CeremonialWeigh-In称重仪式通常是在官方称重之后的5~8小时之后,选手们已经渡过艰难的OfficialWeigh-In流程,吃吃喝喝恢复一定体重,状态较为饱满的出场对视,面对媒体和粉丝,这个时候只是播报OfficialWeigh-In的称重值,为第二天的正式比赛热场造气氛。
这里可能就有人会问了,称重和正式比赛间隔了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并没有规则规定选手不能增重?如果有选手趁机随意增重,那称重的意义何在?
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直就争论不休。
大多数的选手在称重前会选择脱水减重,等称重通过了,再进行补水增重,就是说,比赛时的体重并不是称重时的体重,甚至是达到了更高的量级。
这是一个取舍的问题,毕竟是注重观赏的比赛,为了资源扩大化,要是刚称完重,接着就开打,那么一个量级能少一半人。
其实,脱水能力同样是选手实力的一种体现,现代化的综合格斗比赛,场上的两个选手比的不单单是技术了,还有身体的硬件,以及团队的战术。
选手为什么要这么做?
可以简单理解为,体重决定了攻击力和防御力。
一般而言,臂展和身高是强相关的,更长的臂展就拥有了更大的攻击距离,在步伐灵活性相同的基础上,更远的射程就意味着攻击效率更高。
而体重带来的是简单粗暴的攻防加成,要知道,出拳出腿的正确发力模式都是把体重转化到拳和腿上,业余选手的王八拳不懂扭腰发力,只靠抡胳膊,转化率低,职业选手的动作标准,转化率高,那么在双方格斗技巧相同的基础上,体重越大的人出拳自然越重。
防御加成就更好理解了,体重越大,脂肪或肌肉就越多,这两者都是抗击打能力的基础。
然而,吕布是一个例外。
首先,他的体重一直保持稳定,不需要称重前脱水,顶多是少吃两餐。
其次,他不需要称重后增重,那点体重对他整体实力的影响微乎其微。
最后,他并不在意其他选手是怎样去减重、增重这件事,因为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花里胡哨都是徒劳。
这时,吕布看了一眼表格,微微点头道:“行,那直接去采访。”
刘亮“嗯”的应了一声,然后找到刚才跟自己对接的工作人员带路。
很快,他们到了在魔都体育馆内临时布置的一个用来采访的房间。
而此次负责专访的是魔都台和东方台的著名主持人曹可帆,主持过不少经典节目,有、等。
采访水平在同行中算是不错的,访谈过成笼、李涟杰、周睲驰等大明星。
“你好。”
“你好。”
简单的客套了几句,正式访谈便开始了。
曹可帆面对镜头道:“现如今,格斗运动在体育竞技的比赛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年轻人也愈发喜欢看格斗比赛了,而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时下炙手可热的亚洲巨星——吕布。”他做了个介绍,又看向吕布,微笑着道:“我挺想知道,你已经在电影、电视剧、音乐、射箭运动上那么成功了,为什么还要选择参加UFC的比赛?”
吕布浅浅一笑,言简意赅的道:“兴趣。”
曹可帆接着道:“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习武之人骨子里对格斗的一种追求?”
吕布耸耸肩,道:“可以这么理解。”
曹可凡继续道:“外界有非常多的声音在讨论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打这个问题,同时有人指出,你之所以参加UFC的比赛,就是为了给传统武术正名,这个说法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