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净视线挪向他的鞋面,虽说穿着统一,但单看鞋面,亦能瞧出一二。
“这是第一个问题。”她道。
“其二,冀州离上京不近,传闻能到你哪儿,说明上京有你相识之人,官还不小,你亲自问我,李某定会无赖狡辩矢口否认,如此不如问他,或许能听到你想听的答案,正好也能印证第一个,文兄,你关系不浅啊!”
除了书院的人,和当年的一些长辈,大多都只知晓余慎是她同期,能说出至交好友的,要么是些亲近之人,那么是那些如今当了官的同期。
文喆微微眯着眼,又想说什么,此时他们一行人已到大殿前。
李净侧身让文喆先行,无声道:“到了,文兄请吧。”
众人进了大殿。
天子一袭黄袍,高坐尊位,群臣整齐相站于殿堂之下,泱泱乌纱帽,乍看一片绯绿相间,暗紫点缀。
李净站在队伍最后,官帽展角也未能阻止旁边两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御史台向来与中书令不和,今日谨慎些。”
李净离得不远,一字一句全然落入耳中。
陛下看着年轻,未及弱冠,他在那十三人中随意挑选着人问。一边盘问一边又频频朝柳砚那边张望,全无一国之君的威严。
“先生,该问些什么呢?”皇帝压着嗓子问柳砚道。
柳砚站在皇帝右前方,躬身行礼:“全凭陛下。”
天子尽管低声问,底下隔得近的朝臣仍然听得到。
那些老臣一边暗自唏嘘,一边又对柳砚恨得咬牙切齿。
“那就选几个长得顺眼的……”皇帝小声嘟囔着,目光在十三人中来来回回。
他点了队伍最前的一人,点了文喆,问了几句话,擢前者入翰林院为从六侍讲,后者进刑部员外郎。
最后皇帝又扫视了一圈,目光落在了李净身上。
“你叫何名?”皇帝问道。
“回陛下,臣姓李名净,字怀安。”李净尊敬回道。
皇帝顿时一脸恍然大悟:“哦,朕知晓你,十三个人中,唯有你杀人获罪过。”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目光投向一旁的张世清,补充道:“你可是张卿的学生?”
李净微顿,两个问题一道硬着头皮应了下来:“是,陛下。”
似乎看出来李净的窘迫,皇帝大手一挥,和善笑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李爱卿不必介怀。”
李净颔首道:“多谢陛下。”
而后,皇帝又在群臣中寻视着。
“何中丞,他——”皇帝指了指底下的李净,说道,“你们御史台领走罢。”
李净刚要领旨谢恩,此时身后忽然嘈杂起来。
“万万不可啊,陛下!”朝臣中大臣倒无反应,连白无秦此时亦冷眼旁观站着,一言不发,大多是些小臣在起势反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