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三月三上巳日,百姓们祓禊畔浴,曲水流觞,祈求天降福祉,夜里便开始赏花灯,十角街此时灯火连连,纸灯漫天,如若点点星火,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
街上熙熙攘攘,繁华热闹,李净一行人随人潮缓缓流动着,每一个手里握着一柄花灯,正前往萧祁所说的放灯之处。
张世清与张夫人二人走在最前处,她和萧祁小六走在后面,最边上还牵着个缘喜。
一路上,小六与缘喜叽叽喳喳个不停,手舞足蹈,看到杂耍要尖叫,看到盛大花灯要惊喊,夸张招眼之举,惹的路上行人纷纷注意到他们这边。
“小六,能稳重些吗?”萧祁总算是忍不住,挪眼制止道,“可别把咱们缘喜教坏了。”
小六撇撇嘴,又叹了口气:“是,世子。”
“对不住,我实在没见过这些,一时没忍住,但缘喜都到了能参考童生试的年岁,我如何将他教坏?”
一直在瞧热闹的李净看了眼身边耷拉着头,幽州虽说不及上京繁华,但一年头佳节日里灯会也是举办过,她不由纳闷问道:“小六,灯会,在幽州之时不是瞧过吗?”
高兴是正常,但怎会亢奋得过了头?
小六一愣笑着呐呐道:“幽州怎可与上京相比?两个差别极大的地方,灯会自是不一样的。”
李净垂眉,她似乎听出了一丝丝自嘲之意,只觉得今日的小六与往常十分不同。
她或许能猜得到,都说大魏上京盛景千华,一眼千年,这里映入眼帘的达官世族,贵胄宗亲,与此处的繁华相得益彰。而之后的白丁难民,贱奴百姓,却是那般不堪入目。
他们与前者共同生长在一片土地,却对此番荣华之景造不成任何影响,只是单纯地融不进去。
被这种扑面而来的昌盛所裹挟,这里的富贵繁荣皆与我无关,怕是只有身居过底层之人才能明白那种无形中的窒息感。
李净看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劝慰道:“小六,咱们幽州的书院怎样?”
小六不解,还是回答道:“挺好啊。”
“那与世清书院相较呢?”
“世清书院好。”
李净又问:“那单看书院内外布局呢?”
“当然……”小六想立马反驳,却忽然止住口。李净接上他的话,说道:“是不是差不多?”
小六小声嘀咕:“那能一样吗?”
“为何不一样?”李净道,“书院寓意一样,学子勤苦读书一样,将来科考致仕,为天下万民谋得福祉一样,书院,不过就是一所能让天下寒士避风躲雨的安宁地而已。”
见小六没懂,李净又解释道:”我所说这些,只是为了那你明白,上京与幽州的书院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正如你与上京的他们,街道上的他们,亦是如此。“
“没错,”萧祁此时亦拍了拍小六的肩,赞同说道,“小六,你身为衙署差役,虽说官职微小,却也食得是国家俸禄,行得皆是为百姓之事,为百姓赴汤蹈火,你有什么可自卑的?”
“要说这唯一不同的地方,大概就是学堂的老师不同了……不过,那是天子百官应该担心的事。”萧祁想着,忽然喊了一声,“老头!你们可得加把劲啊!”
张世清闻言浅笑一声,倒是没有回头。
“多谢大人,也不全是这个……”小六欲言又止,“没事的大人,过几天便好了,可能是我还不太适应新环境吧。”
一旁的小六暗叹口气,被李净收入眼底,后者也猜不透小六到底在想什么,担忧什么,于是她又松口说道:“不过,你要是真觉得上京比一切一切都好,喜欢上京,那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