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 > 第117章 第117章(第1页)

第117章 第117章(第1页)

陈颂完成对可控核聚变技术问题理论研究的时候,防辐射服已经实现了量产,暗物质的研究不断有新的突破,而童一淮也凭借着对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获得了当年的诺奖物理学奖。

不过陈颂没有发论文,只是把自己的研究成功整理出来交到了王部长的手里。

王部长对他的研究成果也非常重视,立即召集了可以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开会讨论,与会的所有学者,全部都经过了严密的甚至审查,确定绝对没问题。

虽然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似乎是民用领域的,并且也有国际合作。

但众所周知,国际合作的项目推行并不顺利,相反各国对自己国内的研究更加重视。

即便看起来各国似乎都不吝啬与分享自己的技术,但实际上谁心里都明白,真正核心的技术大家都牢牢地抓在手里。

核聚变反应堆的原理非常简单,早在一百年前,科学家们就已经研究清楚了。

首先需要将作为反应物的混合气体,也就是氘和氚加热到等离子态,这个过程需要十万摄氏度的高温。

然后,需要克服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之间的斥力,也就是库仑力,使原子核发生碰撞,而这个过程则需要加热到上亿摄氏度的高温。

之后氘和氚的原子核就会以极大的速度发生碰撞产生新的氦核和中子,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接着,我们要做的就只是将产生的氦核和中子引出来,然后填充新的氘和氚作为燃料,并将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输出作为能源,留下一小部分维持反应堆内的链式反应。

整个过程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想必大家也看出来了,反应需要在高达上亿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能把这个高达上亿摄氏度,可以瞬间融化一切物质的反应堆放在那里呢?

这正是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的难度所在,如何约束这个高温反应体。

很显然,使用物质约束,或者说化学约束是做不到的,所以现在科学界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才用的约束方法都是物理约束。

目前我们人类所了解的约束反应体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引力约束或者说重力约束,这也正是我们抬头就能看到的巨大的太阳约束反应体的方式,但显然在地球上,这种方法是不可能做到的。

二是惯性约束,或者叫做激光约束,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激光的功率距离想要达到的效果远远不够,所以惯性约束也并非国际上研究的主流。

三是磁力约束,也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可控核聚变的主要方法。

目前国际上对磁力约束核聚变反应体的研究路线主要有两条,其一是之前陈颂曾经去参观过的托卡马克装置,在这个领域世界领先的便是夏国,东方超环无疑是现今世界上最现今的托卡马克装置。

其二则是仿星器。

顾名思义,仿星器就是模拟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目前在这个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是德国,最先进的仿星器是德国的螺旋石7-x。

托卡马克装置和仿星器各有优劣。

总的来说,托卡马克装置的技术更加简单造价更低,但是想要控制高温以及等离子体电流带来的种种麻烦和对装置本身的破坏非常困难。

而仿星器的技术难度更高,而且有高水平的新经典运输问题,但是不会产生等离子体环电流,运行平稳、安全。

就目前各国的的研究成果来说,托卡马克装置的各项数据都要优于仿星器,可也要考虑到,目前最大的仿星器体量只有中型托卡马克装置的大小,如果就同体量来对比的话,仿星器是优于托卡马克装置的。

陈颂在刚开始研究的时候,其实也纠结过路线的选择问题,毕竟虽然夏国研究的技术重点放在了托卡马克装置上面,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但是,很难说仿星器不如托卡马克装置,就长远来说,仿星器可能有人价值。

另外陈颂也考虑到了,现阶段大家对可控核聚变装置的需求是核聚变电站,但是将来就像现在的核动力航母、核动力潜艇一样,必然也要考虑到将核聚变反应堆搬到可移动的载体上,甚至用于航空航天。

那样的话,就目前来说,仿星器会比托卡马克装置更有优势。

最后陈颂决定尝试将两者的技术结合,以仿星器为主,托卡马克装置为辅,研究出一种新型的仿星器。

这并不容易,因为夏国并没有仿星器的技术储备,陈颂能够找到的只有一些德国仿星器技术的公开论文和资料,但是仅靠这些想要复刻出仿星器,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夏国为什么选择托卡马克路线的原因之一,确实是技术能力的限制。

不过不管是仿星器还是托卡马克,都是科学家研究出来的,即便需要头从开始,既然别人能够做出来的东西,在有许多技术资料的情况下,陈颂不觉得自己做不到。

事实也确实如此,只用了几年的时间,陈颂就拿出了一套至少目前来看是行之有效的方案,在技术上虽然也有一些难点,但似乎都是可以解决的。

现在这个方案就放在了王部长和众位研究核能的院士手中,每个人都默不作声地看着手里的文件。

王部长等待了很久,终于忍不住出声问道:“诸位院士,这份方法,你们觉得可行吗?如果要尝试,大概需要多少预算?”

王部长感觉自己在唱独角戏,因为根本没人理他。

过了几分钟,也许是觉得他太可怜了,也许是终于有人注意到了他刚刚说了什么,终于有一位院士抬头看了看他说道:“我们需要时间,最好可以让我们把这份资料带回去研究。”

王部长断然说道:“大概需要多久?我可以等,但是资料不能带出这里。”

另外一位院士抖了抖手里的资料,说道:“至少也需要几天时间吧,另外给我们笔和稿纸,有计算机就更好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