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 第155章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第1页)

第155章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第1页)

清晨太阳升起,城市醒了过来。休息了一晚上,夏先衍他们满血复活,他们早上出门后体验了江城过早,众人早上实在不习惯吃热干面,于是都吃的水饺。吃饱喝足开工了,第一站就是过早小吃街附近的黄鹤楼。黄鹤楼的历史可追溯至三国时期的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最初是作为军事了望楼而建,用以守戍和观察敌情。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黄鹤楼逐渐从军事建筑转变为观赏楼,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吟诗作赋。在唐代,黄鹤楼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极盛时期,许多着名诗人如李白、王维、贾岛、白居易等都曾留下赞美黄鹤楼的诗篇,其中崔颢的《黄鹤楼》更是千古绝唱,让黄鹤楼名声大噪。此后,黄鹤楼成为了华夏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黄鹤楼在历史上也经历了多次的重建与修缮。据记载,仅在明清两代,黄鹤楼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的黄鹤楼,在光绪十年(1884年)又毁于火灾,仅遗留下一个铜铸楼顶。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黄鹤楼重建工程破土动工,新址选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1985年6月,重建的黄鹤楼正式落成。夏先衍一行人登上了黄鹤楼,远望长江,武汉大桥如同巨龙过江,虽然楼高依然壮阔,但是离江甚远,长江也成了一条河的模样。“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临江之壮观之景,也随着“黄鹤一去不复返”。景色虽然与古代相去甚远,但这里的文化伴随着“华夏四大名楼”的名声留了下来。黄鹤楼故址孕育的灵源,与现代黄鹤楼孕育的灵源,最后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通往长江灵脉的灵源之地。与黄鹤楼公园一路相隔的就是,辛亥革命博物院。辛亥革命博物院是由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组建的博物院,是纪念辛亥革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场所。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华夏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夏先衍站在博物院门前,缅怀这段历史。脚下是这段历史所孕育的灵源,灵源之地正在不断的扩张,似乎有与隔壁灵源融合的迹象。届时这里将会形成一个t字形的灵源之地,成为长江灵脉的一个源头之地。距离这里不到一公里的武汉革命博物馆,是风云1927年的重要见证,这里孕育出的灵源夏先衍已经在昨晚上岸后,探查过了,于是他们直接通过长江大桥去往河对岸的灵源之地。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与黄鹤楼所在的蛇山相对的就是长江对岸的龟山,而晴川阁就在龟山山脚下。夏先衍一行人走过长江大桥来到晴川阁。晴川阁,又名晴川楼,位于江城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明嘉靖年间。明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公元1547年—1549年),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增建了晴川阁,阁名取自唐朝诗人崔颢《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诗句。《尚书·禹贡》记载: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所以在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司农少卿张体仁于汉阳大别山(今汉阳龟山)山麓修建禹王庙,以祭祀大禹。虽然这里资料上标记的是晴川阁灵源之地,但是这座灵源主要还是由大禹文化孕育而生的灵源扩张形成。夏先衍站在晴川阁景区西望一路之隔的龟山,发现这里的灵源之地已经扩展到了龟山之上,整个龟山都成为了灵源之地。他在这片灵源之地感受到的不仅是大禹灵源气息,还感受到了另一种灵源气息,是高山流水,伯牙绝琴灵源的气息。在与龟山一路之隔有一座古琴台。古琴台始建于北宋,为纪念楚国钟子期、俞伯牙而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于该处偶遇钟子期,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却得知子期已经病故,伯牙悲痛之余,从此不复鼓琴,史称伯牙绝弦。:()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