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都县住了一晚后,夏先衍的队伍第二天清晨继续出发,依旧是那阴沉沉的天气,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如轻纱般的雾气所笼罩。江面上升腾起的雾气朦胧而浩渺,江水与低垂的天幕浑然一体,难以分辨何处是水,何处是天。远处的山峦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卷中的远景,影影绰绰,增添了几分空灵与悠远,不至于让人心情沉闷。夏先衍一行人乘船顺流而下,一路前行数百公里,始终未停船靠岸。这一路上他们也遇见了不少灵源之地。其中包括石宝寨领灵源之地、西界沱灵源之地、天生城灵源之地、张飞庙灵源之地和夔州灵源之地等等。不同的灵源之地有着不同的文化属性,其主脉络长江文化,底色是华夏文明。这些灵源之地已经与长江灵脉融合在一起,成为了灵脉的一部分。进入奉节县城的时候,夏先衍敏锐地感受到了白帝城灵源的气息。天空逐渐放晴,雾气渐渐散去,仿佛大自然也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在夔州灵源之地的江面上,白帝城景区的影子若隐若现。随着船只驶过长江上的大桥,夏先衍站在船头,白帝城的轮廓清晰地呈现在他眼前。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建筑,宛如一座屹立不倒的堡垒,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白帝城坐落在渝州市奉节县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地理位置独特。它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接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距离奉节县城仅有十余千米。这座城市扼守着东巴门户,控制着西楚之地,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可以俯瞰到夔门天下雄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是领略长江三峡险峻之美的。夏先衍凝视着白帝城,心中敬仰万分,这座城市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三峡工程三期蓄水结束后,白帝城原本与外界相连的唯一陆路被淹没,白帝城由“半岛”变成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岛”,为解决景区交通,方便游客,修建了这座风雨廊桥。西汉末年,公孙述占据四川,军队逼近赤甲山,并在此修筑城池。因为他看到一口井里常常有白色烟雾升腾,宛如白龙,于是以此为借口自称白帝,并在这里建都,开始有了白帝城。为了纪念公孙述,当地百姓就在白帝城中的白帝山上建立了白帝庙。公元221年,蜀汉皇帝刘备兴兵伐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兵败退守白帝城。公元223年,刘备临终之际,将国事、家事一并托付于诸葛亮,成就了明君良臣千古佳话。白帝城不仅是金戈铁马之地,还是重要的文化遗址。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文化叠压丰富而自成序列。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历代文化名人游历并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白帝城又享有“诗城”美誉。诗仙李白一曲“朝辞白帝彩云间”千古流传,使白帝城更加声名远扬。公孙跃马,刘备托孤,历史沧桑,斗转星移。明代中期,白帝庙改祀蜀汉君臣,奠定了今日之格局。白帝庙里保存着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东西碑林等明清时期的建筑,还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的明代塑像,概括了白帝城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现存的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高峡出平湖,白帝更诗意。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瞿塘峡紧邻白帝城,全长约8公里,以雄浑、奇特、险峻、峻峭着称,是长江三峡中最短、最窄、最险的一段峡谷。?两岸断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门户,名夔门,也称瞿塘峡关,山岩上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瞿塘峡究竟有多险?古人如此形容:“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其峡虽短,但位置之险要令人难以想象,能“镇渝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摹山”的雄伟气势。夏先衍让船停在景区入口的长江北岸,他们这些人还是老习惯,船还未停靠在岸,七人就飞身而起直接跳上了岸边。平稳落地后,环顾了一下四周,看到山峦已经披上了五彩斑斓的秋装,白云悠然映衬着大地的色彩,形成了一幅迷人的自然景观。七人绕到了景区入口处,通过风雨廊桥进入了白帝城。白帝城被青山环抱,是一幅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画卷。秋天的白帝城,被火红与金辉温柔地包裹着,这是大自然最精致的手笔,在古老的城墙上勾勒出一幅幅绚烂的画卷。秋天,是一个让人陶醉的季节,有金黄的落叶诉说深秋,也有五彩缤纷的树木细心点缀,可风中已经有了初冬的味道,变得清冷、安静。夏先衍并不冷,可是被风一吹还是下意识的拢了拢身上的衣服。走过风雨廊桥后,便来到了忠义广场。他目光凝视着广场中央那座高大威武的诸葛亮青铜雕像,下意识的一个神识丢了上去,他发现了雕像之内有造化之气在流转,连同汇聚而来的信仰之力正在悄然地改变着这座雕像。,!夏先衍不禁想起了道教与佛教中的信仰之力,是通过信奉道教与佛教信徒得来的信仰之力。信仰之力能够赋予神像以灵性。而眼前的诸葛亮雕像,似乎也开始有了这种变化,诸葛亮作为人们对智慧和忠诚的崇拜象征,历经两千多年的时间沉淀,无数人的敬仰和信仰汇聚于此,也让他比肩神明。如今,灵源的出现更是让这一切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使得诸葛亮的塑像拥有了更高层次的存在意义。离开忠义广场后,夏先衍一行人继续前行,来到了白帝庙。他们并没有逐一参观每一处景点,而是有选择性地挑选了几处主要的地方进行调查。首先是明良殿,明良殿始建于明代嘉靖11年,即公元1532年。明良殿内的主要塑像是刘备、关羽、张飞以及诸葛亮的四人组塑像。明良殿左侧是“武侯祠”,始建于唐代,明嘉靖年间重建,分别供奉的是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祖孙三代。大门口一幅竖联:“鼎足三分未免吞吴遗恨,祁山六出莫赏灭魏孤忠”,把诸葛亮一生的重大业绩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概括。在明良殿右侧是文臣厅,供有10尊青铜塑像,为蜀汉10大名臣:邓芝、庞统、张松、糜竺、蒋琬、费祎、孙乾、李严、董和、法正。在正殿左侧的武将厅里,陈列着蜀国十大武将的铜像,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严颜、姜维、王平、向宠。他们在这里转了一圈后,来到忠义渡口乘坐摆渡船,前往夔门。这里有一座古老的关庙,名为老关庙。这座庙宇历史悠久,历代主要供奉着镇江王爷大禹、武财神关公和道教水神杨泗将军等神只。它的前身是江神庙,可以追溯到上古夔巫时期,是夔州最早的庙宇之一。老关庙旁边是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这座博物馆采用了青灰色的仿古建筑风格,依山而建,给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感觉,博物馆的大门由长方条石砌成。瞿塘关遗址博物馆是社会科学类历史遗址专题博物馆。经过探查,夏先衍发现这里的灵源以白帝城为中心,直接覆盖了这一片的水域以及周围的群山,长江灵脉经过这里后愈发壮大。他突然意识到为何一路走来这些江边的灵源之地都成为了长江灵脉的一部分。?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水位上涨了近110米左右??,其中很多历史文化遗址遗址被淹没于水下,虽然绝大多数文物已经迁移了出去,但是历史文化遗址还在。历史文化遗址孕育出的灵源就直接形成在了水下,比如这白帝城水下的历史遗址也参与了孕育灵源,所以白帝城灵源之地,不仅仅是地面的部分,还有水下近百米。如此大量的水下灵源,或许也是长江水脉形成灵脉的原因之一。黄河就没有像长江这样整个水系化成了灵脉,有的只是一段一段的灵源而已。就在夏先衍思考的时候,太阳突然奋力突破了云层,那璀璨的光芒瞬间洒落,如同一把把利剑,穿透云层的缝隙,照亮了白帝城·瞿塘峡灵源之地。一束束耀眼的阳光犹如神来之笔,穿透云层,倾泻而下不仅照亮了水面,更将远处的山脉轮廓勾勒得清晰可见。云雾在阳光的照耀下彻底散去,露出了峡谷的真容,一束束光与山间的景物交相辉映。那蜿蜒的江水,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色温暖的光影,这些光影在江中跳跃、舞动,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种温馨与和谐的气息。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晰,那么生动,在这一刻,山川江河向世人展示了它的雄浑与壮美。太阳的光芒不仅照亮了大地,也驱散了寒气,带来了温暖,给白帝城与瞿塘峡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气息。山间的鸟鸣变得更加悦耳动听,江水也似乎因这光芒而更加欢快地流淌。天在水中水在天,人在山中不见山,此时此刻天、地、人在融为了一体。夏先衍站在山崖边,俯瞰着脚下奔腾的江水,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该启程了!历忱雨通知了船上的战士后,众人开始往渡口走,当他们到达江峡渡口时,船只恰好抵达。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接下来的行程,他们将穿越长江最美丽的一段——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构成了长江最为壮观的一段,它们以其雄伟的山势、秀丽的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夏先衍并没有立刻返回船舱内休息,而是静静地伫立在甲板上,凝望着瞿塘峡那壮丽的景色。秋风在这里似乎更加急促而有力,它穿梭在峭壁之间,发出阵阵呼啸,如同天籁之音,回荡在峡谷深处。两岸山峰巍峨,红叶点缀其间,与苍翠的松柏相映成趣,色彩斑斓,美不胜收。江水在峡谷中奔腾不息,水势汹涌,浪花飞溅,激荡起一片白茫茫的水雾,在阳光的照耀下,幻化成七色彩虹,美不胜收。,!水位的上升似乎让这里气势稍稍减弱,起码没有那么奇险了。夏先衍一路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不知不觉间便抵达了巫山县。众人披着霞光站在甲板上,一同欣赏这白天最后的余晖。夕阳西下,天边逐渐泛起一抹橙红色的晚霞,宛如熊熊燃烧的火焰在天空中蔓延开来。晚霞的色彩层次分明,由浅至深,从柔和的粉色过渡到热烈的橘红色,再到深沉的紫红色,彼此交织融合,变幻出无穷无尽的美妙色彩。夕阳一位老练的画家,将金色的颜料慷慨地挥洒,将连绵的山峦、潺潺的江水以及江面上偶尔跃动的轮船,都镀上了一层温暖而神秘的光辉。山巅之上,晚霞如同燃烧的火焰,炽热而耀眼,与渐渐暗淡的蓝天形成鲜明对比,宛如天与地的交界处,正上演着一场无声却震撼人心的光影交错。山谷之间云雾缭绕,与远处绚烂的天空形成鲜明对比,宛如仙境一般。日暮渐沉,夏先衍收回视线,感受着淡淡萦绕在这里灵源气息。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巫山因山而名,因江而兴。巫山之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据《说文解字》记载,“灵,巫也,以玉事神”,故推断认为灵山即巫山。上古唐尧时代,巫山以巫咸得名。明代杨慎在其《艺林伐山》中写道:“巫山者,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是山,因以为名。”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蜀郡太守张若取巫郡,改置巫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巫县更名为巫山县,地名沿用至今,1400多年不变。:()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