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皇孙之中,康熙最疼爱的是胤礽的次子弘晳,从前老四家的弘晖也是个老实孩子。再小的他都没什么深刻印象。
弘时听说是个顽劣的,之前在尚书房撺掇其他宗室子弟打架,被老四领回家了。
如今瞧着这孩子身形挺拔,白皙俊秀,倒还不错。康熙先问弘时,“正读什么书?”
“回皇玛法,孙儿正读《中庸》。”弘时道。
十二岁了才读《中庸》,进度比尚书房那几个小阿哥慢了。
康熙又问了几个《中庸》里的问题,弘时倒是都答上来了。
这段时间胤禛日日考校弘时的功课,以防万一还抓了下他的骑射功夫,总算是过关了。
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就听康熙道:“拿一幅你平日写的字让朕看看。”
胤禛:“……”背书是能临时抱佛脚的,但写字这事儿却是真功夫,弘时那字……
皇上都这么说了,弘时只好亲自跑去书房找自己练过的字。
康熙又看向弘历和弘昼,“你俩最近都在读什么书呀?”
兄弟俩异口同声,“回皇玛法,我们在学《千字文》和一些诗词。”
康熙让两个小孩各背了一段《千字文》,又让他俩背诗,二人没有全背御制诗,弘历背了一首杜甫的《春夜喜雨》和康熙的《春雪》,弘昼则背了朱熹的《观书有感》和康熙的《玉兰》。
俩小孩背诗还奶声奶气的,康熙听着,不由露出慈祥的笑容。,
“过来,到玛法这边来。”康熙冲俩孩子招手,弘历下意识想上前,跑了两步又回去拉慢了一步的弘昼。
这一幕落在康熙眼中,老人家很是欣慰。
“你们觉得背诗有用吗?”康熙问俩小孩。
这问题俩小孩都没准备过,弘历愣了下,率先开口道:“孙儿觉得背诗很有用,背的多了,以后自己就会写了。”
弘昼跟着点头。
康熙又问:“那写诗又有什么用呢?”
“写诗可以当诗人。”这回弘昼抢先一步。
康熙被逗得哈哈大笑,又看向弘历,这个孙儿一双眼睛很灵,透着一股聪明劲儿,此时却若有所思地皱着小眉头,片刻才道:“孙儿以为,写诗是为了记录当下的感受和心情,而不是为了当诗人,只是有些人写的好,就被评为诗人,有的人写的一般,对他自己来说也是有意义的。”
康熙闻言微微挑眉,看了眼胤禛,“瞧瞧,弘历这孩子说的多好。”
胤禛忙谦虚道:“不过是稚童之言罢了。”
“稚童便能有此见解,长大后更了不得。”康熙说着又看向被夸得有点脸红的弘历,“弘历啊,这是你自己想的,还是有人跟你说过类似的见解?”
弘历道:“孙儿自己想的,孙儿在院中玩耍时看到好看的花木也想写诗,可惜不会写,所以要多读书。”
康熙心下十分满意,面上却没有再夸弘历。正好弘时回来了,将自己写的字呈给康熙。
这几张是阿玛都说不错的字,他一直留着,算是他最好水平了。
康熙翻了翻,只能说勉强过关,但比老四这个年纪写的字差了不少。
康熙只说了句“以后还需勤加练习。”便让弘时回到位置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