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她们两人也都清楚,日后双方必有对峙,但就目前来说她们还尚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在议事大厅耗了大半日,虞归晚顶着一脑门官司回到后院,推门进屋还差点踩到在门口睡觉的六花。
险些被踩到头的六花猛地惊醒,四肢挣扎扑腾翻了半天才慌慌张张起身躲到角落,夹着尾巴冲虞归晚呜咽,一脸的委屈。
虞归晚被它这样儿给气乐了,“自己有窝不睡,非要睡这,踩到了也怪不到我。”
幼儿在里屋听到动静,手里还拿着正在折叠的衣裳,探出未施粉黛的脸,问:“这又是怎么了?一回来就跟六花吵架,是前头的事不顺利?”
她几个大步跨进来走到幼儿身边,屁股往炕上一坐就不挪窝了。
“都安排妥了,明日赵祯就启程,我们等过完正月再回。”
这么多事,总要耗些时日才能完。
幼儿将衣裳放进衣柜,才转过身来坐下,搂住她的腰将下巴搁在她肩头,叹道:“你说几时就几时,这也不打紧,只是……罢了,目前也只能如此。”
她担心岁岁以这样的方式逼迫赵祯应下那些条件,待日后赵祯稳固了手中的权利就会转头对岁岁下手。
“船到桥头自然直,再说我也会提防她,关外那么大地方,等拿下东辽,我们的地盘还会更大,她赵祯就麒麟城那点人马,怎么跟我抗衡,她精着呢,不会鸡蛋碰石头的。”
她不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担心,就算发生了又如何,她既能助赵祯拿到这些权利,自然也能剥夺。
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拳头硬的说话管用。
心头那股不安从民间那些风言风语起来时就萦绕在心头,幼儿也说不清是为何,就是不安宁,总觉得幕后推动的不止是景宁侯。
她怀疑过赵祯,又苦于没有证据,且赵祯在偏关没有一人能用,又如何去做那些事。
见她不出声,虞归晚将她的脸捧起来,寻着那抹朱唇轻咬了下,尝到味了还想继续,幼儿却故意往后躲不让她亲。
她就一把捉住幼儿后脖颈将人摁住,鼻尖磨蹭着加深了这个亲吻。
这几个月她总在外面忙,跟幼儿少了许多亲近,连生辰都不能好好过,趁着眼下有空,她逮着人就想扑。
第174章第174章
到了正月初八这日都还不算过完年,但在招兵和招工的这两处地方已挤满了人。
负责登记的管事写得手腕都酸痛了,后头排队等着的边民还一眼望不到头。
几个妇人挎着包袱,手里拿着方才从街边小摊买来的麦饼在大口咬着吃。
为了省几文钱,她们都没舍得往麦饼里加菜,只让摊主多刷了两勺酱,这也很香很好吃了,
若是舍得钱也可要一个咸鸭蛋,流油的,夹在饼里咬一口,嘿!那滋味就是梦里都在回味,往后都要想着的哩!
这些人都是从其他地方赶来偏关小镇找活干的。
从偏关贩货离开的商队将这里要招工的消息沿途说了说,许多家里快吃不上饭的边民就收拾包袱搭伙走崎岖的山路来这边讨生活,只要管饭,什么脏活累活都肯干。
在管事的旁边还有一人拿大喇叭在喊:“我们先把这次招工的情况跟大家说明白,干活的地方是在关外,就边城那一块,知道不?想必你们也听说了,虞将军从东辽人那里要来了二十座城,就等正月十五这日交割,到时关外也要乱一阵,危险嘛,是肯定的,你们可要想想清楚了啊,我们这工钱给得高也不是白白来的,也管吃管住,一个月准许你们回一趟家。”
虞归晚计划在边城弄几个肉酱、肉干、皮毛、奶制品的作坊,以及边城的建设也急需人手。
牧民能干活但到底没有大雍百姓勤快,且很多活儿牧民也不擅长,他们只懂放牧,所以还是要从关内招工。
一听要出关,还是去边城,队伍中就有不少人开始犹豫。
尤其是那些汉子,他们最怕,因为听说东辽人就爱抓年轻力壮的做奴隶,这要是出了关,万一又打起来,想跑都没地儿跑,只能等死。
很快就有人从队伍中离开。
那几个妇人开始也犹豫,但想想家中还在等着自己挣了钱回去的孩子和老人,她们咬咬牙还是报了名。
头批招来的人被安置在一处大院内,男女分开睡大通铺,等明日再一起送去边城干活。
管事的从镇上雇了几个很会做饭的妇人专为这些人做大锅饭。
也不是多稀罕的饭食,就是包子馒头面条和一锅用羊杂羊骨头熬出来的汤。
每个人再给一勺咸菜、半个咸鸭蛋,几个人凑一伙共吃半碗加了炸肉粒、香菌丁的酱,拌在面条里或掰开馒头往里一夹,就这样朴实无华的饭食在这些人眼里都已是难得的珍馐美味。
从虞归晚夺回偏关又重开商道,与草原部族恢复通商之后,偏关小镇的百姓也从原先啃草根煮雪水的苦日子跃到天天吃白面炖肉,那些吃不上饭的苦似乎是非常久远的记忆,可那也不过是几个月前。
被雇来做饭的妇人看着这些埋头狼吞虎咽的边民,再看看他们身上全是补丁的旧衣,薄得经不住偏关的严寒,刚进来那会还冻得瑟瑟发抖,得亏这院里的通铺都是烧着火的大炕,又备了炭盆子取暖。
这些人进到这暖烘烘又干净的屋子,都胆怯的不敢迈脚,生怕自己满是雪泥的烂布鞋会弄脏这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