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是夜,隆宁公主进宫见了赵太后。
“听说你府上新来了一位供奉?”
“是。”
“救命之恩,是该好好报答。人可靠吗?”
“仙师修为高深,女儿在她面前,总有一种藏不住心事的感觉。”
“哦?”
“听从前那位仙师说,若是修为足够高,一眼看透凡人心事,也是寻常之事。”
“那人倒是不错,可惜死了,国中游历的能人异士不少,愿意做供奉的却不多,能为皇家所用的,就更少了。既然有新供奉,不如宣她进宫见一见?”
“顾仙师她……她说不想见到老迈的太后,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倒是有意见一见。”
“……”
沉默良久,赵太后方才注视着隆宁公主,“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仙师的意思?”
隆宁公主当即跪下,口中道:“顾仙师说她游历至此,听到许多传言,记忆最深的,还是这个。”
赵太后又是一阵沉默,“这么说,天下臣民都希望见到一位女皇?”
隆宁公主握着拳头,又快速松开,咬牙道:“常言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赵太后冷笑道:“你们倒是大胆,竟把我往火坑里推。”
隆宁公主连忙叩首。
……
数日后,赵太后六十大寿,有大臣献上祥瑞,表示这是上天的旨意,希望太后顺应天意民心,登基称帝。
当即有人附和,同时又是引起轩然大波。
从前有多少流言都不要紧,如今把话说开了,就一定要个明白说法。
赵太后一边说自己何德何能,一边回顾往事,表示皇帝也大了,该考虑亲政的事了,闹得一众大臣胆战心惊。
筵席结束,分成两派的大臣互相冷眼拂袖而去。
次日,便有百姓到宫门口称颂赵太后功德,请求太后登基称帝的,还有百官不断上书作出如此请求,渐渐地就把反对者的声音淹没。
寿宴后第七日,大朝会,时年十五的皇帝不曾登上御座,而是带领一众大臣跪下,痛哭流涕,请求太后登基称帝。
小皇帝把额头都磕破了。
至此,赵太后这才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
于是,择了个最近的吉日,赵太后正式登基称帝,只改了年号,并未更改国号,小皇帝降为皇嗣,居于东宫,享受储君的待遇,看管倒是比从前更为严密了。
这当然是一种减少阻力的手段,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掌权多年的老太后一把年纪了还要过过皇帝的瘾,那便由着她胡来又如何?反正岁月不饶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老太后还能有这么长的时间?
顾斟真得以现场观看了登基大典。
从前,她只是在电视剧中见过这样的场面,小说上也有,文字的描述往往需要有足够想象力的人才能脑补出多一点细节,所以还是电视剧能给人比较直观的感受。
电视剧里的登基大典,也要看看剧组的经费,有的宏大,能看出经费在燃烧,有的抠搜,是肉眼可见的贫穷,这就难免让人先入为主了。
所以,当顾斟真亲身体验时,反而有一种失真的感觉。
她既不是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的女皇,也不是按照典礼步骤磕头跪拜的臣子,她像是这宫墙,冷漠的观众,冷漠地看着在这座皇宫举行过一次又一次的典礼,反正不可能是每一次都相同的。
典礼结束后数日,顾斟真受邀入宫。
作为一名观众,和作为路人在天上看到皇宫的景象,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顾斟真忍不住将之拿来做对比。
上辈子那短暂的时光里,她也去过旧王朝时代的皇宫,也看过达官贵人留下的宅院,也参观过平民百姓的老宅,拆了又建的古城,修旧如旧古城,破败不堪乃至于只剩下遗迹和名字的古老村落,感受自然是不同的。
然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对于顾斟真来说,这些都是“死物”。
没有主人的房屋,没有一丝生活气息,可不就是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