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考生,除却本地人外,其他人住的都很密集。
一挂挂的鞭炮响起来后,各处的铜锣声、报喜人的大嗓门、凑热闹的百姓们,各处声音混杂,隔着老远都能感受到一片喜气。
存银跟云程都是提前准备好了红包跟鞭炮。
京都这里,报喜赏银不止给一次,会一直有人来报喜,赏银可以越给越少,但不能不给。
没到日子时,他们都说这破规矩,也太耗银子了。
到日子后,心里只剩下焦灼,就差大声喊:银子我都准备好了,赶紧给我一个机会花!
这机会没等多久,温故在门前勾着脖子瞧,见一堆人朝着他们家跑来,立马退到院子里,给主家说。
平枝姑姑打听过,这一条巷子,就叶存山一个考生,只能是冲着他家来的。
那些人跑得还挺快,云程他们刚起身,人就进了院子。
都是来拿头赏的,话不多说,开口就先道喜,连名带名次一块儿说。
叶存山在会试里,拿了第一名。
越往前的名次,来报喜的人就越多。
后头跟着还有人进门,平枝姑姑立刻张罗人给赏,没用红包包着,一串串的铜板撞出清脆的响,漂亮又有分量。
程家跟陆家看完榜,得知消息,也来人道贺。
顺道带了些护卫过来,以免人多冲撞了家人。
程文瑞今天跟着一块儿来,随从备了一箱串好的铜板,给平枝姑姑发赏银用。
他在叶存山肩上拍了两下,“考得很好。”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好,叶存山都不太敢确定这个名次。
程文瑞问他记不记得科举文章,“默下来我看看。”
叶存山的记忆力很好,从前买不起纸时,舍不得在书上做标注,全部都是硬背。
后来云程教他了几种记忆法,他这几年没有一天不读书不背书,记性锻炼得更好了。
会试三场,第一天就有七篇八股文,到他出考场后,才能去默下来。
大部分人出来时,脑壳都是一团浆糊,能记得一两篇就不错,叶存山全给默写出来了。
当然,不是现在写的,是考完休息好后,他就写了。
就这样,程文瑞还看了他好几眼。
叶存山的文风从一开始就定了型,在阅读量低时,他扬长避短,舍弃锦绣华丽的辞藻,利用己身优势,质朴平实的风格,掩盖了学识不足,反叫人觉得踏实、稳重。
后来几年里,他从锤炼答题技巧,到将技巧化繁为简,几次进出那个圈子,再又破壳而出,已经到拿到题目,心中就有了解的境界。
阅读量与词汇量的激增,没用在虚处,不单单为押韵服务,而是让他有了更多更精准的表达方式。
到这里,他的文风就彻底稳固,有了厚重的宁静感。
文字能传递情绪,而他书理纯正,不用过激的言辞去哗众取宠,也不用花里胡哨的文笔去炫技,更不在字里行间藏不住心头燥气与功利心。
初看时不觉得惊艳,但一眼看去就阅读完,越回味,越觉得这文章有点东西。
科举重首场首艺,这都不是秘密,多关注点,民间百姓都能说上几句。
可实际阅卷过程中,是会考虑综合卷面的。
跟乡试一样,第一场取中的人,二三场答题看得过去,卷子都会呈上到主考案前。
到主考这里,才是定生死的一环。
除非首艺惊艳到可以忽略其他,否则这只是一块敲门砖。
叶存山发挥很稳定,程文瑞全看完后,说:“实至名归。”
会试考题,是在贡院里,考前一天,所有考官一起翻书出题,由主考官定夺,然后才去印卷子。
主考官又公布得晚,不像提学使,下到各地时,还会悬牌公示。会试主考,考前七天左右,才会委任接进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