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音的礼物是他亲手绣的一件衣服,比着虞澜意的尺寸做的,穿着很合身,而且料子和花纹都是他喜欢的,虞澜意爱不释手。
“二嫂不嫌我做的衣服难看就好。”郑清音笑着说。
他想二嫂是出身侯府的哥儿,什么好东西没瞧见过,还是自己亲自动手做的东西更有诚意。这料子也是他托在纺织厂相熟的商人去景州买的,景州的水纹料子,天下闻名,夏天用来做衣裳最是好看。
郑山成跟林哥儿送了药枕。自打郑山成的腿有希望后,两夫夫做什么事就更有劲。林哥儿见郑山辞给郑清音请女先生来教他读书认字,他便厚颜去找郑山辞说通后,自己有空也可以去找马氏读书认字。他跟郑山成管着食肆,在之前就学如何看账本,林哥儿读书,也是为了开阔眼界。
他还自己买了一本医书,不懂的字去问马氏,不懂的意思就去找宋大夫身边的药童。以前没什么精力来读书,家里又没有钱,一个乡下的哥儿去读甚么书。现今有了机会,难得相公跟二弟不是迂腐的人,他也想多学学。以后没准儿有了孩子,他还教孩子读书念字。
郑山成看重食肆没去掺和读书写字的事,晚上林哥儿爱念给他听,他就拣几个字认认,这般也是好的。
林哥儿认字看了医书,愈发觉得身体很重要,注重起养生之道,送给虞澜意的生辰礼物,一合计就送了药枕。
这药枕也有讲究,他特意去寻宋大夫亲自配的药方,再请工人做枕头。跟娇花一样的哥儿,哪闻得来什么药味,宋大夫考虑到这,用桂花中和了一下药物的味道。
虞澜意拿到手的药枕带着淡淡的药香跟桂花的香气,一点也不难闻,反而闻着会很舒服,有一种安心的气息。
“谢谢大哥大嫂,还有小弟。”虞澜意笑着把东西收好了。
郑家的人真是太好,太用心了。
虽说今天有些想家,但郑家对他是真的好。
虞澜意看了一眼郑山辞,郑山辞还是笑吟吟的。
嫁给这个人,虞澜意没想到家里的人还这么好。这不比京城中的有些勋贵子弟更好,虞澜意心里美滋滋的。
新奉县自打来了新县令变化是巨大的,百姓脸上带了笑,把自己种的菜也运到县城里卖。县衙收辣椒跟大豆、芝麻,他们多是把这些卖给县衙。
以前还怕县衙,现今跟县衙的人打交道打多了,也发觉以前的衙役讲道理多了。郑山辞没有亏待县衙里的人,月中旬都会把他们召集起来,让膳堂给他们煮一顿好饭好菜,每月不时还有水果可以吃。俸禄都是发足的,没有上面的人敢贪污。
户房跟工房都抓了不少人,有的还是江主簿的亲戚,求情都没用,法不容情。来往的商旅多,还有在这落脚,打算长期做生意的。
新奉县在一点一点的变好,外边的人看见了水泥路,看见了辣酱厂、纺织厂、榨油厂,他们单知道新奉县有了产业,但很少有人把这些联系到在这个地界上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百姓有地干活就能赚钱,县衙的人不欺辱他们,这便是世间顶好的,百姓心里对未来有盼头。
“天气大了,郑大人说了修水渠,这修好了也要等到明年才能用。”一个老农挑着水给田地里的药材浇水。
他们新奉县本就热,夏日气候就更热了,怕把药材热坏,他们家里的人都出动了来挑水。儿子们好歹是劳动力,二儿媳跟三儿媳在家做饭,他媳妇跟大儿媳都挑水了。
这也勿怪把妇人都喊上,气候大,要是药材死了,他们就没多少收成。人多晒晒,这么多年都没事,忍着太阳多赚点钱。
“要是郑大人早些年来,我们这就有水渠了。”
二儿子:“当时梁大人也说要修水渠,不过是早早了事,根本就没什么用。还说这些官为了政绩,为了政绩这修的水渠也是一个假把式。看着是好的,实际上根本用不上,比绣花枕头还没用。”
“郑大人不是这样的人,你也看见了我们去县衙里把枸杞卖了换银子回来。”老农没反驳二儿子的说,只说郑大人跟其他的大人不一样。
他们没功夫闲聊,继续挑水去。忙到晚上回到家里吃饭后躺在床上就能立马睡过去,家里的婆婆跟儿媳轮流做饭,这般相互扶持着,各司其职,等秋季剩余的药材成熟就好过了。农户家都是这样的,有孩子的,回来逗逗孩子,乐呵呵的数一数家里的银两。看着家里的钱慢慢的变多,身体上的疲惫就少许多。
……
虞澜意把长寿面吃了。
徐哥儿,夏夫郎,高含他们三个也来了,县衙里其余的官都送了礼,金云登记在册。
哥儿们都说着吉祥话,虞澜意谢过了。
“虞少爷,我们还没有去过京城,你能讲讲京城的事么?”有哥儿问道。这哥儿看上去只有十六岁,眼眸天真。
虞澜意便说说。
其余的哥儿跟姐儿也是竖着耳朵在听,听着就露出向往之色。
郑山辞同几个同僚在说话,他听见虞澜意在说京城的事,一看这些人给他围了一圈,跟说书听故事似的。他只稍看一眼,唇角就荡漾开。
“水渠这是一定要修的……”
让进府邸的人少,晌午吃了一顿饭,他们就礼貌的回去。虞澜意松口气,“他们不算吵闹,还很识趣。”
生辰白日热闹过,晚上他更想跟家人在一起。
虞澜意去寻郑山辞,郑山辞把最后一个客人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