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皇朝的另一本秘史 > 第31章 江武忠佳人也有此后嗣犊尔(第2页)

第31章 江武忠佳人也有此后嗣犊尔(第2页)

一想到七天后就要离开花花世界去鸟不拉屎的草原沙漠,王嗣璁就悲从中来,合上花名册后就对着五叔王明思说道:“五叔,再有七天就要去土喇了,侄儿想去外面逛逛,看看朝廷的第二大城市。”

“嗯。”王明思轻点了一下头,回道:“去吧,为叔派四个护卫给你,注意安全。”

离开日落城前往西域土喇的日子王明思昨日就跟王嗣璁讲了,这个时间也不是瞎定的,而是根据历史大数据做出来的,王嗣璁和王明思所在的商队有百多峰骆驼,驮运的两百多担丝绸和同样担子的茶叶可不是小数目,一时半会儿是没有办法销售完的,更别说日落城外的榷场中还有其他商队,朝廷根据日落城的商税统计,发现和亲之后对西域的年丝绸输出量虽然每年都会有一些波动,但总体在五十万匹这个数字上下浮动。

桑蚕本身的特性和亚欧大陆气候的缘故让榷场中的丝绸销售不会平摊到每一天,有句古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就点出了蚕的生活习性,也是绝大多数昆虫的习性,喜热怕冷,蚕的繁殖时间从二月开始一直持续到九月,从卵到茧的时间大约是两个月,四月到十月,就成了商队在西域进行丝绸交易的时间,之后的十一月,十二月和来年的一月,因为天寒地冻,是没有办法养蚕的,这也是冬天昆虫很少见的原因,全部去冬眠了。

“胡天八月即飞雪”这句唐诗说明了西域气候与内地的差异,农历八月开始就开始飘雪花了,进入十一月飘得就是鹅毛大雪了,游牧民族想得都是如何以最小的损失越冬,而不是想着怎么顶风冒雪去赚钱,有命挣那也得有命花才行!

出了情报据点,王嗣璁就领着四个护卫在坊市上闲逛起来以排解心底的苦闷,被周长三十里城墙保护起来的日落城人口约为三十万,绝大多数都是驻军的家属或是各类工匠,必然会诞生为这个群体服务的食肆、勾栏、酒家、商铺等设施。

日落城中没有路边摊,都是一间挨着一间的商铺,里面可是能见到不少中原地区见不到的来自西域的稀罕物品,王嗣璁看到一家门前一左一右,立着两名穿着轻薄服饰的胡姬,不由眼前一亮,这不就是迎宾小姐嘛,爱了爱了。

在王嗣璁上辈子所生活的世界,天启第三教保守成了大众的思想钢印,一提到他们就会下意识的联想到恐怖分子。

十三世纪前的天启第三教世界并不是这样子的,非常开放与繁荣,民间故事集是很能反应一个国家的风貌,就像明朝时期的三言二拍与金瓶梅,一千零一夜,或者说天方夜谭,就能反应天方国度集体堕落前的社会风貌,故事的主角多为小商贾和社会底层平民,里面各种喝酒,对异教徒很宽容,还有各种SM淫秽章节,女人偷汉子,包养黑奴,谋害亲夫,小商贾出海奇遇获得财富,苏丹微服私访这种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情节内容。

中世纪的天启第三教远比天启第二教文明开明的多,百年翻译运动,智慧宫,理性学派,还有中学生要学的代数,可以说天启第三教中积极向上的东西肯定要比同时代的天启第二教文明多得多,甚至对待异教徒,都包容的多。

蒙古西征是中古时期最大的地缘事件,没有之一,蒙古铁骑几乎毁灭了旧大陆上除去欧罗巴以外的所有文明。

掌握这些理性东西的天启第三教学者基本都生活在报达(巴格达)这样的大城市,结果被蒙古人一波割喉了。

屠刀之下,信仰肯定要比思想顽强的多,所以即便蒙古人因为文明过于落后最后皈依了天启第三教,但是理性的东西已经没有了,剩下的都是保守的信仰。

同时期的炎黄也存在这个问题。

理学这玩意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可没几个儒士相信什么狗屁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什么天理人欲之类的玩意,二程发明理学最开始只是因为儒学在普通老百姓面前不如佛教有吸引力,所以把佛教思想和儒学结合脑补了一大堆天理之类的玩意,用来争夺普通人的信仰。

但是被女真人蒙古人搞了两波之后,中国就变成理学的天下了,明清的儒学比起宋朝来说是更加保守更加封闭的。

西欧是当时文明世界中蒙古唯一没有到达的地方,也算是为世界留下了火种。

当年中东的大学者、宋的儒学大家都倒在了蒙古的屠刀下。

留下的都是苟且偷生的、或者漏网之鱼,所以文化衰落难以避免。

明朝的建立还使文化上扬了一下下,但还是难以和唐宋比较,整个格局心胸都不够了。

而中东的伊斯兰文明更惨了,接下来的政权一个比一个极端,文明之光一去不返了。

此时空的地球,并没有发生蒙古西征这种毁灭文明的事件,究其原因,就是内力这玩意,天方一带也是有高手的,射雕三部曲中提到的山中老人霍山,就是刺客信条中刺客集团的老祖宗,还有明教什么的,都是来自中东那一带,因为距离的原因,天方一带高手的名讳和事迹肯定是传不到炎黄内地的,但不代表他们没有内力高手!

走进这家店铺,王嗣璁发现里面卖的都是来自极西之地的商品,其中一个橱柜中摆放的都是玻璃制品。

王嗣璁这辈子不是没有见过玻璃,王家作为夏朝境内仅次于皇室的家族,国公府里面可是有着许多珍奇异宝,有来自极西之地的玻璃自然不稀奇,定国公府家大业大消费的起,但更多的还是作为瓦片的琉璃。

随意拿起一块玻璃圆片,王嗣璁就发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玻璃片的中间是鼓起来的,是凸透镜。

凸透镜在炎黄大地上也有应用,那就是老花镜,不要认为眼镜这种东西是近代的产物,清明上河图上就有戴眼镜的人,因为自然界就有天然存在的凸透镜:雨后残留在树叶上的水滴。

总会有人无聊,将眼睛贴在圆滚滚的水滴上就会发现看到的事物被放大了,王嗣璁这一辈子的便宜爷爷王光义就常戴老花镜来看各种下面人呈上来的书报。

掌柜是炎黄人,看到王嗣璁对玻璃感兴趣,就过来了推销,特意向顾客展示了一下不同样式玻璃圆片的特性,凸面玻璃可以放大物体,相应的,造型反过来的凹面玻璃则可以缩小物体,这也是哈哈镜的原理。

古典时期的炎黄没有点出玻璃科技很简单,缺乏必要的原材料而非工艺,烧结玻璃的温度只要1150度,远低于瓷器需要的1300度和钢铁需要的1500度,钠钙玻璃是现代一切玻璃的鼻祖,它源自埃及一带,那里炎热干燥,盐湖众多,盐湖边上有天然的碳酸钠,这是制作钠钙玻璃必须的材料,中华文明发源于中原,中原气候温和湿润,没有盐湖,也就没有钠钙玻璃,炎黄子孙只能退而求其次用铅制作琉璃。

店铺中的玻璃商品一下子就唤醒了王嗣璁上辈子的记忆。

拜上辈子的经历,他对于望远镜这种东西很是熟悉,走私船上要配备大倍数望远镜,配合日本生产的古野大功率雷达,光学观察与无线电观察的组合让王嗣璁所在的小船屡次逃过海上缉私警的抓捕,早发现才能早跑路,方能避免国家包吃包住。

走私船上配备的乃是双筒望远镜,王嗣璁就对能将远处微小的物体放大五十倍的光学仪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央求起走私船上驾驶部门的老大来。

船老大是一名前海军军官,之前在南海舰队某舰的航海部任职,航海部门在各种类型的舰艇编制序列中,都是第一部门,负责战舰的日常导航、海图绘制、航速测量等工作,确保战舰能够安全、准确地航行。

好好的海军航海部军官不当却是去干走私船的船老大,原因很简单,他被开除了军籍。

1984年时琼岛利用国务院颁布的“免税进口日本汽车在岛内使用”的优惠政策大量购买了日本产的汽车,然后转销内地几乎所有省份,涉案车辆达十余万辆,汽车离开海南岛的唯一途径是海路,地方上没有可以运输汽车的运输舰,都是由南海舰队的大型舰艇负责,当时海军除了利用定期轮渡运输走私汽车外,甚至动用军舰将走私汽车作为军需物资运离岛并转售,这让中央和军委都感到震惊,这就是震惊国内的“琼岛进口汽车走私事件”。

国务院副总理亲自带队102人的专案工作奔赴琼岛来调查处理此次事件,历时一年才审计调查完毕,之后处理了一大批人,前海军军官就被强制退役返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