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方面,金珏同绝大多数统治者的想法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安平国的老国相,姓鲜于,单名一个忠字。没错,这个鲜于忠就是现如今幽州境内两个最有权势的郡太守——涿郡太守鲜于辅和渔阳郡太守鲜于银的从叔。鲜于忠在幽州鲜于家族当中,原本只是一个庶支的庶子而已,年轻的时候,他也不是太出名。不过,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他在外追随的一个恩主在朝廷步步高升,他才得以籍此进入到官场,从基层的县丞坐起,一步一个脚印,几十年当中,他在冀州境内已经兜兜转转做了十几个县的县一级的主官了。因而,不只是汉献帝,汉灵帝,鲜于忠是从上上好几代,东汉王朝的第六位大汉皇帝汉安帝在位时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他的地方官生涯。这一做就是几十年。在桓灵二帝即位之前,鲜于忠是有机会成为郡国一级的地方大员的,可是,那个时候的他,因为个人年纪并不大,而且,他各方面的能力既不突出,同时,他在朝中也失去了奥援,更因为身份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家族的权利支持,故此,才一直做县一级的主官。到了桓灵二帝即位之后,又因为这两位皇帝开始变本加厉地卖官鬻爵,这就是使得个人能力只在中人水平的他不得不在官位上又降了一个等级,从之前的县长或者县令,又一次直线下降到了一个县的五官掾这种万金油的一半的属官,而不再是以往的县一级的三主官了。为何会如此呢?原因很简单,在桓灵二帝在位时期,朝廷下旨意亲自任命的任何一级官员,大到一郡国的太守或者国相,小到一个县的县丞,或者一个边郡下辖属县的司马,这都是要花钱来购买的。那个时候的鲜于忠因为不能,也真的是不愿意过份压榨其之下的百姓,家族依然还是不愿意鼎力支持他,单靠他自己已经凑不齐用来买官的钱。自然而然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一个县里面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属官。因为各郡国,以及其下辖的属县的属官都是太守,国相,县令或者县长们自己亲自辟除的。当然,有的地方官会用辟除属官的几乎,趁机在地方上用同样的方式,也就是将他在自己职权范围之内能够辟除的每一个属官明码标价,将之卖给那些有钱的本地世家或者豪强家族,来先弥补一下他们买官的时候造成的亏空。但是,真正愿意从地方官手中花钱购买属官的人并不是没有,但却很少有真正有名望的家族参与其中,大多数都是一些没有多大名望,或者暴发户一般的豪强家族才愿意干此事。但也有家族当中非常有钱,不会借用这种方式来敛财的,除了属官当中的功曹史一般要留给当地的名士之外,剩余的属官,这样的官员反而愿意辟除那些做过官有非常丰富经验的老人来当他们的属官。这其中,鲜于忠显然是他们这一类人当中的佼佼者。也就难怪后来,很多在冀州当地方官的郡太守们都想要将他招募到自己的幕府当中。此幕府并不是东方岛国霓虹国那个操控所谓天皇的将军幕府,而是在大汉朝,下至县令,长,上至三公,大将军,都可以自行辟除属官,谓之幕府。也幸好,鲜于忠当官的时间长,各方面能力未必强,但是,他在处理各方面的政务的经验确是极为丰富的,这也是凡是到冀州境内担任郡国县两级官员都愿意辟除他担任自己的属官的根本原因所在。兴平二年,袁绍麾下大将麹义在关键战役——界桥之战击败了在当时还不可一世的公孙瓒,袁绍由此进而联合被公孙瓒所杀的前任幽州牧刘虞的旧部,也就是鲜于辅和阎柔他们,一同起兵相继击败,并击杀了公孙瓒任命的幽州各郡国太守或者国相,由此,鲜于辅他们这才接连成为了幽州境内的小军阀。而就在这个时候,不管是为了拉拢在幽州境内握有一定兵力的鲜于兄弟,还是其他原因,沮授便向袁绍极力推荐二人的从叔鲜于忠,并将其第一次推上了安平国国相这个郡国一级高位之上。安平国在冀州境内,处于最中间的区域,疆域面积不大也不小,该国既不可能遭遇到黑山贼的侵袭,同时又几乎不可能再遭遇到北方游牧民族入境侵袭,因为,该郡国无需保留太多的兵力,将鲜于忠安排在这里,只需要借助他极为丰富的治政经验,便可保该国无虞。之前提到安平国的老国相,将安平国无声无息治理的相当不错,之所以突然又提起金珏治理的益州,就是因为,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国相,在治理安平国的时候,多少借鉴了在金珏的命令之下,杨沛治理益州中部六郡的方式方法和经验。有关于这方面,金珏自己以及他麾下的那些密探组织都没有能够察觉到,更遑论当初举荐他的沮授了。当初,有关于金珏各方面的传闻有很多,很多人都当天方夜谭在听,认为这些与金珏有关的传闻要么是夸大其词,要么就是完全不可信。想想看,一个还不到十八岁的半大小子,怎么可能在凉州那样一个从东汉末年开始便陷入到战乱频仍之地搅动其那么大的风雨呢?更何况,居然还有人将金珏和那个当初早就已经被车骑将军皇甫嵩挫骨扬灰,烧成一堆飞回的张角三兄弟硬扯上了关系。但是,随着这些传闻越传越久,金珏自己在凉州,在益州两地所取得的成就变得越来越大,全天下逐渐开始相信这些个原本是被认为无稽之谈的传闻的人居然变得越来越多了。再加上,顶着金珏和金玮从兄金云名号的赵云突然在袁术和曹操两大势力的眼皮子底下——也就是汝南郡东境异军突起,使得那些传闻,居然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可信了起来。:()皇帝培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