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接见了他们这批人,一眼就看出来他们两人之中,赵常做不了这个事。而魏商经过面见天子,也下定决心,先在上谷郡做好这件事,兄长或许会一直在这里,但他终将离开,去完成这一项可能需要半生奋斗的大事业。
此事并不止他们在做,但若功成,他也将是大汉边境长治久安的功臣之一。对于最低目标只是一能安身立命小吏的魏商来说,这是件极有诱惑力的事呵。
第55章上谷郡的毛纺业起步(汉)
赵常享受了一把衣锦回乡的待遇。
上谷郡的藏书室其实也有农书,虽说一时还没有种子,但各种更先进的农业技术上面都有。可是这种边郡,连太守的注意力都不在这上面,普通人则有一种不肯轻易改变的固执。赵常当时把书买回家劝说父亲在家里试行,但他父亲赵良对儿子的经营能力一点都不相信,颇有一种“你也能教我种地”的轻蔑,反过来劝他放下书本,回家来学一学怎么继承家业。
但这次回去就不一样了。
刘彻本就有意将良种和技术散播出去,现在少府培养的农技人员已经有一些了,可以派到地方上去育种了。这些新出炉的官吏如果家里是大户,他也让人带回去。大户本来就有示范作用,在一些朝廷掌控不算太强的地方,他们比官府说话还好使。
赵常便带了小麦和玉米的种子回来,随行的人员中还有一些学会育种但没有官身的农夫——略通文墨的都有了田典身份,被派往地方上推广种植了,能让他们带回来的,只能是这样大字不识只会干活的。
接风宴后歇了一天,赵常想起自己的种子,忙忙地去找父亲,正想要怎么说服父亲在自家育种。不想刚开口,赵良就喜滋滋地道:“我儿果然出息了,水边那三百亩地就交给你安排。”
“父亲……”赵常一肚子话还没说就被堵回来了,一时瞠目,不晓得父亲怎么这样好说话了。
赵良蹲下身,手插入粮袋,抓了一把小麦,赞叹地道:“从没见过这样饱满的麦粒,种下去能收多少,问过没有?”
赵常呃了一声,犹豫着说:“大约两三百斤?”这事是少府派人交接的,是魏商接待的,他听了但没记住。
赵良就知道这儿子不通经济,也不生气,跟他要书。这下赵常高兴了,令人去自己房中把落灰的书拿过来,埋怨道:“早与父亲说书上有教,父亲就是不信我。”
赵良笑骂:“你若像我女婿那样精明,我早听你的了。”——没错,魏商与赵常妹妹的亲事,已经在口头上定下来了,赵良很满意这个女婿。
不过赵常回来毕竟不是种地的,他向父亲禀明了天子派他回来的用意。赵良为了儿子的前途,慨然同意。他不但答应剪了羊毛给他,还出了钱,帮他们建厂。
刘彻没有把利润都攥在手里,官府收税,并以技术入股,划拨荒地,虽说占了大头,但仍作为监管方存在。地方大户若是能出钱,那可以占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股,后期作为主要的经营者来管理厂子。
对于一心要弄钱打仗的刘彻来说,做出这个决定也不容易,实是看到了官吏直接管理的弊端,才决心将监管和经营分开。
赵良此时纯粹是为了支持儿子当官,就他儿子这样的,被天子派来干这样的实务,做父亲的不支持一把,恐怕这官也当到头了。
现在已经十月了,正好是秋季剪羊毛的时候,赵常一边薅自家羊毛,一边让父亲说服亲朋好友一起来,他自己也找了些读书时的同学,不过没有父亲那边顺利。
上谷郡的工匠不如繁华之地,少府给魏商派了十五个工匠跟随。魏商和赵常的头衔是新鲜出炉从未有过的官职,呼为“工商使”,秩同县令,却可在一郡之地方便行事。
权责与县令甚至太守都有重叠的地方,但具体的事务,只以所持诏书为准,工商使在自己的事务上有优先权,地方上需给以配合。魏商很快找县令要了块荒地,拨了些隶臣来干活。把地方整理出来之后,他一边让县里借来的工匠与他带来的工匠学习,分成三组,一组做羊毛梳理机、一组做纺纱机,一组制作织机。
另一边也没闲等着,除了带人收羊毛存放之外,在空地上先隔出一块地方把简单的厂房盖好,带人在这里做肥皂。
边郡与匈奴虽然刚刚打过仗,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往来。魏商没有找县令,而是向刚被刘彻从庶人重新任用为太守,到上谷郡上任的李广求助,找了几个熟悉商路的人,去向他们有所往来的匈奴部落联系,要向他们买天然碱。
他不确定能不能买到,所以眼下里用草木灰来做的。至于油脂,此地羊多于猪,因地制宜,就用羊油来做。至于还需要用到的石灰石,本地就产,反而是最易得的。
这也没怎么保密,赵良没事会过来看看,见这东西只是用来清洁,却要用上羊油,一时间咋舌不已,连连摇头,道:“就是我家都不愿意买它用,这生意要亏。”
魏商没有完全脱离生产,甚至自己也在亲自制作,见赵良来了他才洗手迎接,听准岳父这样说,他笑着取出一块香皂,又说了价格。赵良嗅了嗅,转而喜悦:“贤婿!这生意可还与人合作?若是这样,倒是做得。”
时下有钱人又不用亲自洗衣,也不怎么容易脏手,肥皂对他们的吸引力一般,穷人却又买不起。中间阶层人数不足,不足以撑起肥皂的市场。
但香皂就不一样了。
有钱人活得就是个面子,肥皂的价格不上不下,显不出面子,但有了香气就不一样了,虽说价格翻了几倍,却在上层社会打开了市场。
可让赵良失望的是,魏商却说上谷郡这里的肥皂作坊不产香皂。
“香露要从花中提炼,上谷郡不合适。小婿在这里做肥皂,也不是为了卖它。”
他愿意承受羊油的价格做不太好卖的肥皂,当然不是为了在上谷郡这样人少富人更少的地方另辟蹊径打开市场,而是为了用皂液清洗羊毛。
现在羊毛已经收上来了,还是赵良出马,帮着在乡间叫人领羊毛回去洗。
边郡多战事。就算本地没有直接受到匈奴侵扰,但家中子弟从军抗敌,也造就了许多孤寡之家。永宁里仅是没再嫁的寡妇人家就有七户,因着男丁死得多,这些守寡的女子也没找到合适人家再嫁。其中三家有产业,还算好,另有四户母家和婆家都不富裕,生活就颇为困苦。
这天,带着一个女儿守寡的何氏正要去浣衣,常与她来往,同样守寡的金氏欢喜地把她堵在门口,风风火火地拉着她就跑。
何氏性子温婉,不像金氏泼辣,一向没什么主见。这会被她拉着跑,嘴上说“你慢些有事先说”,却抗不过对方的力气,到底是跟着小跑过去。
金氏一口气带她冲到里典家,那里已经有人围着了。何氏碰到这种场面都默默退后,金氏却是挽着袖子粗着嗓子喝叫:“让让,让我们进去,还跟我们寡妇人家争吗!”
要脸的都闪开了,叫金氏拉着何氏站到了里典跟前,立刻又变了一副笑脸,带着谄媚讨好地问:“里典,可不能漏了我们呐。”
里典知道她是个能舍下脸的泼辣货色,没好气地道:“这活要做的都有,你抢什么抢。”
不理她了,他臭着脸继续道:“现在就是要个屋子,官府给锅,给钱买石炭烧。谁家愿意借屋子出来,也不白借,一个月给四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