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 > 4050(第5页)

4050(第5页)

晚上李世民和刘彻研究了一下,暂时放弃去景点了,主要是刘彻和嬴政都不想出门,他自己得摸索一下,看看什么地方他一个未成年就能去。

实在是暑期人太多又太热,今天他们挤得已经够呛,再美的景点对两个成年人也没了吸引力。

本来刘彻还想趁李世民放暑假,带他一起去泰山玩玩。虽然史书上说他多次封禅泰山,可那是以后的他,现在他一次没去过呢。

李世民好像是有几次机会去,不是他自己拒绝了就是老天不配合,要么就是他死了,反正也没去成。现在不封禅,自己花钱去玩玩总是行的。

但是分头搜了一下攻略,两个人默契的不提这事了。

登山路上那人挤人,挪一下都难的景象,实在是让他们提不起兴致。

什么世道啊,这就是十三亿人口的国家的景象吗?荒山野岭的地方竟然也能拥进去这么多、这么多人!

刘彻顺手又搜了一下华山,更是差点一口气上不来。华山那种天险绝路,陡直以铁链为扶手的道路,你们怎么也能玩成人挤人?

不去了不去了,我们从三千万人口小地方来的人,见不起这个大世面。

你们华山半年去玩的人就能有上百万,上百万的人呐!种地不好吗,做工不好吗,当兵不好吗,全跑去华山人挤人去了。

这也叫他们再一次意识到“十三亿”这个数字的概念。老实说,因为他们习惯于几千万这种级别,对“十三亿”真的估计不足。现在重新认识一回,才对这个时代各个人口大国的管理倒吸一口凉气。

粮食固然是够吃了,可是这么多人的管理绝对是个难题。

不过现在也讨论不出个一二三来,刘彻和嬴政视线一碰,各自有了去探究的想法,没有继续深入。刘彻继续跟李世民在网上乱搜看各个景点人山人海的图片。

他们在那抱怨不夜城挤得喘不上气的时候,嬴政默默搜了一下城市人口数量,轻轻叹了一声。

刘彻:“怎么了?”

嬴政向他亮了下手机屏幕,让他看到了那个数字,“长安加上咸阳,人口有一千七百万。秦与六国的人口总数,也不过倍于此数。”这就更直观了。七国一半的人口挤在他的咸阳附近,简直一想就叫人头皮发麻。

“我那时也差不多。”刘彻也被传染了,同样叹了口气,“这还是从秦末大乱后的不足两千万好不容易涨上来的。”

李世民眨了眨眼,拿起手机也开始搜,一搜顿时大惊:“隋极盛时四千六百万,到贞观怎么就一千三百万了!怎么比秦末死得还多啊!”

他之前真没查过这个,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刘彻拿过他手机点进几条大概看了看,安慰道:“是死了不少,不过也可能是统计方法有问题,还有大户的隐匿人口。不过……哎,确实是死了很多。得了,要不是你给力,打平天下速度快,死得还要多呢。”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穿越来之前就萦绕在心头的问题又浮现了上来,他脖子转了转,不确定应该问哪个,最后还是对着两人一起,诚心诚意地发问了。

“两位陛下,我有想不明白的事情,想向你们请教一二。如果有冒犯之处还请见谅。”

“说吧。亡国都晓得了,还有什么冒犯不冒犯的。”刘彻摊开手,又调笑了一句,“始皇暴虐汉武骄奢的话都说过了,还有什么更冒犯的,我倒也想听听。”

玩笑归玩笑,李世民求教,刘彻还是很重视的,丢开了手机聆听;嬴政本来就板正的坐姿又更正了一些,示意他问。

“如果说秦因为是第一个统一的帝国,又是从战国贵族时代而来,没有经历过,所以也不会意识到平民自下而上造反的威力,才会有二世胡作非为,掀起陈王之事。那我们大隋呢?”

他不理解的就是这个。

“至汉,前有赤眉绿林,后有黄巾,但汉帝不能说没有重视,只是时局已到了那个地步,不是轻易能扭转的。我倒也能明白。”

“我们大隋不一样啊。前面已经不止一个例子摆着了,农夫生活无着走投无路之下,铤而走险,虽然终究会被扑灭,但也能会给帝国敲响丧钟。我看那两宋虽然处处破绽,农民造反的也不少,但朝廷却是知道害处,不是把青壮收买进厢军,就是及时调军扑灭,最后亡于外敌,这方面却是想了办法的。”

“我们那位陛下到底在想什么呢?调动的役夫,发动的战争,不比始皇陛下少,却镇压不住天下。看书上说,洛阳附近就有瓦岗起义,他竟然也听之任之,一心去征辽东。他……他到底在想什么?”

嘿,这请教什么,我一正常人我不理解这种神经病的思路才对吧。刘彻笑骂一句,正要说话,嬴政却因为自己生出过胡亥这种儿子,对有点类似的隋朝二帝还真琢磨过,应声道:“除了性格原因,大概也是因为,自汉末至隋立,又是三百多年的乱世了吧。老子所言小国寡民,也自有他的道理。”

刘彻闻言也不由沉思了片刻,理解了他的意思,跟李世民解释:“嗯。小国好治理,始皇之前,各国若是有农夫造反,顶多藏在大泽山林里当强盗,也就是盗跖那种规模了。每一处都有封君,自己的封地自己爱惜,有人造反不用国君调兵,封君自己就火急火燎的去剿灭了。”

也就是说,这些乱民根本没有办法串联起来。不像大一统的帝国,各地的郡县长官哪有全部都忠君体国的,有那么几个不负责没本事失城败亡的,乱军马上就裹胁出一支浩荡大队来了。

而且天下一统之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就如影随形而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中央要控制地方,除了军队,就是粮食财政了。那么灾情起时,地方上也很难立刻组织起赈灾,命令从中央发往地方,粮食由别处调往灾区,又是一番折腾。地方官也是能不动就不动,能刮多少就刮多少,将灾情最终发展成民乱。

地方小,封君自己做主,赈灾容易,镇压也容易,流民不容易聚集成势力。

而汉后只经过短暂的统一很快就分为南北朝,同样是各自为自己负责。不是没有造反的人,却是在各个世家军阀的铁骑下不值一提,不是灰飞烟灭,就是吸收分化。

到了隋炀帝那里,三百多年都没有国家因为底层的农夫造反而覆灭,他又凭什么怕。在他眼里,那些蚁民合该为他流血流汗至死才对,又怎么能对他造成任何威胁呢。

加上此人个性,或许又是极为爱面子,自高自大,对于征辽不下以为是削了他的面子,所以坚持三征而不在意四处造反的人马吧。这个他们就不好说了,他们又没见过隋炀帝。

刘彻自认也不是多爱惜民力的人,史书上就这么说他,他认。不管是为了解决匈奴还是为了自己的享受,他反正确实没怎么吝惜使用民力。

但是大汉的建立就是在陈王起义基础上,老祖宗也是这么起家的,还给陈王立了祭祀。他再怎么使用民力,心里也还是有底线的。

这个底线就是起码不能危及大汉江山,不能逼出民乱,不能坏了刘氏的天下。一时使用过度了,也得补救一二。

不然他下什么轮台诏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