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价钱说实话谁都能付得起。
抱着一堆编织材料,再带上大队里帮着称量的20斤红薯,华章跟着去了杨大妮家。
杨大妮家的院子估计有7、80平米,看着挺大。
院子是用半截的树枝围起来的栅栏,里面让主人家开出了几块小菜地,房子是土坯房,和知青点的房子结构类似。
不过少了两间房,只有两间卧房和中间一个厨房。
厨房前后都有门,通过厨房里面的后门再看,应该是杨大妮家的后院儿了。
和正面的院子差不多大,有颗枣树,还有两只鸡。
屋里跑出来个6、7岁的小姑娘:“娘,娘,你回来啦?”
小姑娘身上衣服都是补丁,洗的也有些发白。
看着杨大妮身后,一群年轻知青还有些好奇。
顺手就接过杨大妮手里的编织材料,跟着杨大妮往屋子里走。
“这是我家闺女娟子,屋里还有我小儿子虎头,你们先去右边客房坐着,我一会忙完了就过来。”
大家也没意见,纷纷走进杨大妮说的客房。
房子不小,也是一个带着火炕的屋子,炕倒是不大,但也能住下四个人了。
炕尾还立着一个四门的带锁炕柜,柜子顶上摞着被褥。
炕下面有张大桌子,两把椅子,其他的家具就没有了。
外面传来窸窸窣窣的说话声“娟儿,你们姐弟俩今天吃啥了?”
“窝头咸菜,还有苞谷面粥。娘,我把饭给你热锅里了,你现在吃不吃?”
“不着急,娘带回来四个学生,跟着娘学手艺。”
带来的红薯有八十斤,你一会都放到地窖里,少拿些再下去,多了你抬不动。”
“哎!成。”
看着屋子里摆设若有所思的宋华章回过神来,感叹这个时代的孩子是真懂事儿。
大的带小的,还会做饭烧火,刚多大年纪,就能在家里当大人用了。
没一会,主人杨大妮就掀开门帘,进来教学了。
编筐这种手工活其实入门简单,但想做出一个匀称精致的成品还是需要天赋的,最难的也就是起头和收尾了。
华章原本就对编织有些心得,这次和杨大妮同步编织就已经可以跟的上进度了。
只是有些生疏,所以做的慢了些。
同样有些进步的,还有新来的知青何红霞,是那个昨天在知青点的老好人。
如果没有华章做对比的话,她的学习能力算是很强的了。
“你们俩肯定总在家里做手工活计吧?学的挺快呀!松紧再练习练习,面包筐就算能过审了!”
何红霞抿着嘴笑了笑,但原本高兴的笑容,在看到华章正在调整松紧间隙,马上就要学着收尾的作品,有了些紧迫感。
“嫂子,咱们这厂子里,只需要三种筐子篮子吗?这需求量还挺大的吧?”
何红霞其实有些着急厂子里招工的人数,但是不好直接问出口。
杨大妮抿嘴笑着道。
“也做其他的筐子,但是订单少。每种新筐子到了,咱们也是要学习的。”
“其实你们选不上以后练习也别停,有时候厂子订单多,就会在大队里找临时工。”
“那时候你们要是再不会,那就永远没戏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