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刘彻此时的视线落在刘挽的身上,刘挽立刻摊手解释道:“我那点心思是从来不瞒父皇的。再说了,女侯都有了,只要天下之才为父皇所用,父皇管他们是男是女?”
管才怪好吧。
可是,刘彻死死盯紧了刘挽,他这会儿只管刘挽,馆陶大长公主说的话,他不管。
然而馆陶大长公主却在此时毫不掩饰诧异的问:“陛下是怕底下的人闹翻了天?如今这些人不已经在私底下寻思如何将大汉架空,将陛下架空?”
嘶!
陈顺真是觉得自家的祖母相当的勇,敢这样直接的当刘彻的面说出这样的话。
可是,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事情。
这些年大抵刘彻在刘挽的帮助下,刘彻把那些世族压得死死的,以至于让刘彻忘了,底下的那些世族狠起来是完全不管大汉死活。天下大乱,正合他们的意呢,能让他们混水摸鱼得到更多。
刘彻眼下所做的一切,初衷为何,总不会刘彻忘得一干二净了吧?
馆陶大长公主扎心的问起,目的也很明确,一定让刘彻接受科举会有女子参加的事实。
得到刘彻的支持,某些事才能操办起来。
刘彻的视线依然落在刘挽身上,刘挽必须得道:“有些事我只开头,以后怎么发展,父皇不能全赖我头上。我也承认,我觉得世间的女子从来不比男儿差,给女子机会,就像父皇给我机会一样,她们一定不会让父皇失望。”
能说刘挽说得不在理吗?
当年的刘彻对刘挽是怎么样的一种心理?既是欣慰于刘挽的聪明,更因为他想向世人证明,他可以教养出更多的人才,每一个都能为大汉所用。
男人,女人,刘彻当真的在意吗?
其实真不是太在意。
只是突然被馆陶大长公主提醒,让刘彻在一瞬间意识到,不对呢,他把这件极其重要的事忘记了。刘挽嘛,她是没有专门挑起这个事,但女侯的出现,不得不说,在一定的程度上何尝不是影响天下的每一个人,尤其是世间的女子。
科举,科举。他是破世族垄断而听从刘挽建议特意创新的选才之法,能让更多的能人为大汉所用,难道不是一桩好事吗?
男人和女人相争,女人为了在这世间立足,在朝堂上立足,纵然她们多出自世族,但她们想不被赶出朝廷,唯一能依附的人只有刘彻,难道这样的人会不好用吗?
一瞬间,刘彻想开了。
人嘛,好用就好,管他们是男是女,全然不重要。
“想参加科举可以,须得你们说服人。”刘彻觉得,他作为一个皇帝,不宜过多参诸事,只须坐山观虎斗就好。
反正,不管怎么样,一定得各方斗得不可开交,才有刘彻平衡的机会。
馆陶大长公主并不意外刘彻的转变。作为一个皇帝,刘彻永远都会选择对大汉最有利的局面,这样其实挺好,以后,端看女子能不能想方设法为刘彻分忧。
能,刘彻定会不吝啬于扶持,如对刘挽。
若是不能,莫怪刘彻将他们舍弃。
然后,没有然后了。
要说女子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一事为何而闹出来的呢,考试必须得报名,报名嘛,刚开始没怎么让人在意,直到有女子出现,上报其名要求人记下她的名字,她也要参加科举。
一瞬间,负责此事的人必须得炸了!
女子参加科举,谁许女子参加科举的?
别逗了好吧,女子怎么能参加科举呢?
大汉哪一条律法,陛下下达的开科举的诏书里,有写了不许女子参加科举吗?
完全没有!
既然没有,为何女子不能参加?
不给登记,莫不是当我家里没有人?
这样一个时代,能读书识字的女子都是非富即贵,没有谁能想到女子会有心参加科举,各家养出女儿的人家们也断然想不到。
故而,当这件事一闹出来,有人还看笑话,最后却发现,不好了,想参加科举的小娘子不在少数,甚至有一些都已经出嫁的也生出了这个心,很是以为家中的丈夫不成器,儿子也就那样,果断的决定参加科举考试,为自己挣一个光明未来很是可行。
一时间,长安城先炸了。
天子脚下,集聚的都是大汉朝最有权势地位的人,也恰是这样的一群人里,不乏有见识,有真能耐的女人。然后,各家都分外热闹了。
怎么个热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