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蜂蜜
做红薯粉的建议很快传到老支书和大队长的耳中。
两人一计划,现将库存一半的红薯做成红薯粉,也足够支撑到小麦收获,毕竟也没有多少天就可以收割了。
于是,他们动员村食堂的人开始做红薯粉。
老支书和大队长也希望在农忙前,让村民们吃好点,总是吃红薯,确实不是个事。饿得快不说,经常放屁也受不了。
大家一听,做成红薯粉,能进一步加工成粉条,谁不流口水呀?
仅仅一天的时间,周家庄便得到了白花花的红薯粉。
这其实就是红薯的淀粉。
而要做成粉条,还需要进一步加工。
后面是打浆糊。
其实,也就是红薯淀粉加热水熬熟,然后搅拌。边搅拌,还要边加红薯粉,保证粉浆刚刚好,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干。
“用点力,没吃饭吗?”
“要不你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吃饭了吗?咱们村多久没吃米饭了?”那人立即怼道,可不惯着指手画脚的人。
还别说,这活挺累人的。
就像工地搅拌水泥浆,没有搅拌机之前,搅拌水泥几乎是最累人的工作。因为浆糊本身就有很强的黏性,搅拌它们,需要的力气不是一般的大。
“你们三个也去帮忙。”
又是三人加入到搅拌团,一个大缸里面,半缸的淀粉浆。
围观的周益民,本来想等他们做好红薯粉,也拿点回去吃的。但他看到,搅拌粉浆的人不断有汗水掉下去,顿时没了想法。
这时代的人,就没那么计较了。
有得吃就不错了,还要什么卫生?
后世被人喷惨的地沟油,放在这时代,分分钟被抢光。管它卫不卫生,先吃了再说。只有不被饿死的人,才有资格谈健康。
再说了,区区汗水,跟后世那些添加剂比起来,可以说忽略不计。
这跟阿三的那些恒河水食物又不一样。
起码不是用脚踩,用胳肢窝夹,卫生条件不知道比阿三街头的那些好多少倍。
只是周益民看到别人的汗水滴下去,多少有点下不去嘴而已。没看到还好,吃了也就吃了。
“烧水。”会做红薯粉条的人指挥道。
就在旁边,烧了一大锅水。
有人开始用漏勺盛一大勺粉浆,快拿到那锅水的上方,粉浆会从漏勺漏下来,成为一条条粉条。
漏勺就是葫芦水瓢做的,中间戳几个小洞。
这一步,叫漏丝。
此时,就很容易知道粉浆合不合格了。
如漏下的粉条不粗、不细、不断即为合适。如下条太快,生断条现象,表示粉浆太稀,应掺干淀粉再揉,使面韧性适中;如下条困难或度太慢,粗细又不匀,表粉浆太干,应再加些湿淀粉。
“捞起来,放到这边的冷水缸。”那人淡定地指挥道。
丝条沉人锅底再浮出水面时,即可出锅,需要经过一次冷水缸降温。
“你们赶紧将粉条挂在木棍上,再放在那个缸涮一下,然后拿出去晾。”
冷却过的粉条,要用手理成束穿到木棒上,经过另一次冷水缸降温,不断摆动,直至粉丝松散为止。
最后,就是拿出室外晒丝,便成为了我们平时看到的红薯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