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其他的赵构倒是并不大在意,可当看到康履的奏报中提到,竟然真的在倭国找到了银矿的时候,赵构一下子就欢喜起来。
大宋不是没有银矿,相反,经过一代代的熟悉勘察和开采,对于银矿的利用,在大宋已经到达了巅峰。
相对来说,银矿的开采和提炼要比金矿更为复杂和困难,所以从各朝代来看,越是久远的朝代,银饰的数量就越少,相反黄金的数量更多,原因就在于古代更容易开采和提炼黄金。
比如说大唐一朝,二三百年间,白银的总产量约莫一千五百到两千万两之间。
这也是古代白银没有成为货币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它缺少最重要的货币属性。
到了大宋,开采银矿的数量基本上达到了唐朝的十倍上下,哪怕产量低的时候也有五倍左右,而且很大一部分银矿开采,是地方商贾也就是民营的,按照大宋律,民营开采出来的银,需要给朝廷缴纳两成。
银作为正式的货币,是大明中后期才开始的,虽说明朝年银产量同样不高,但是海外白银的流入数量却很大。
明朝几百年,外部流入的白银数量基本上能达到数亿两,这就解决了其货币属性,包括清朝同样是如此,这才使得在明清银成为主要货币之一。
虽是如此,不过如今的大宋,对于银矿的勘察和开采已经不比后世差多少。
但是,自己的终归数量有限,如今能够从倭国发现银矿,自然是一件好事儿。
如今大宋和倭国关系这么密切。。。。。。嗯,至少赵构是这样认为的。。。。。。他们有银矿却没有足够的手段勘察开采,那作为友好的邻国,大宋相助他们不是理所应当?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做的事情么?
按照康履的奏报,这一次前往倭国的收获,几乎堪比两次前往高丽的总和。
这个数量让赵构为之惊叹,这足以证明,哪怕是边荒小国,也是有可取之处的,这倭国这么富裕,一定得加强联系才行。
可赵构不知道的是,这个数量不假,却是康履、刘子羽两个在倭国几十个知行国刮地皮才搜刮来的,这些物资,不知道人家积攒了多少年,直接被这俩货挑挑拣拣的弄回来了。
当然,即便是知道了,赵构可能也不大在乎。
反正倭国人都已经这么苦了,再苦一苦也未尝不可吧,自己这算是加大他们的承受力。
看完了奏疏之后,赵构满意的点了点头,“罗氏鬼国那边儿依旧没有回应?”
“禀陛下,暂时还没有。”
赵构轻笑一声,“也不知道这罗氏鬼国有什么倚仗,竟然到了如今依旧强撑着,既然如此,那朕就只能用绝招了。”
“大理国那边儿可有回应了么?”
陈仇摇头说道,“陛下,哪怕他们有回应,暂时也传不回消息,不过,再有三五日时间应该就有消息传回来了。”
“嗯,密切关注,有了消息,随时禀告给朕。”
赵构前来成都府一趟,自然不可能就这么转一圈儿就回去。
祭吊父皇并且在自己原先的国度看一看,这是目的之一,除此外,威服西疆,同样是他此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