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满级悟性,手搓超脱道果! > 第496章 自有大儒为我辨经(第1页)

第496章 自有大儒为我辨经(第1页)

第496章自有大儒为我辨经

黄河浑水滔滔,两岸泥沙堆积,这条大渎原本水质还算清澈,每逢清明时节前后,阴雨连绵,常有水漫河堤之灾,此地地势颇高,顺流而下就是广大平原,每逢水患,便淹没好大一片地,下游皆成泽国。

河下游全是百姓开垦的田垄,土质算不得上乘黑土沃壤,但伺候一年也能有两季收成,两岸民众就靠着打来的口粮过活。

这地算是荒地,不入王朝上中下三等田之列,种起来也是艰辛,但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朝廷横收暴敛,百姓要么成了佃户,给富贵人家做工,换点粮食,要么只能找些边角荒地自行开垦。

还有些附庸风雅的文人做些悯农的诗句,高居庙堂的官员高谈阔论,只说天下之富,可养万民,若是百姓安稳度日,辛勤劳作,日落而息,便能有温饱。

却不知普天之下,处处良田,皆在高官贵胄手中,土地兼并严重,七成上田归属清流大族,两成在富户手中,民无田种,便无活命之机,那起义造反只不过是种种问题爆的导火索,被人掀了盖子,也就是王朝末年了。

这大渎连年水灾,波涛不止,百姓都传言河里住着怒江龙王,请了道士僧侣祭龙王,三牲奉上也不见平息,只能任由河水泛滥。

也就在不久前,出了一件异事,原本的清水变成了浑水,从上游裹挟了不少泥沙,成了一条黄河,连带着沿河土壤都肥沃了些,更难得的是,原本波涛汹涌的河水如今平复了不少,百姓都传是怒江龙王要化真龙,沿着大渎走水,入海去了,至于原本的河流名字,自然也舍去,两岸民众都将其称之为黄河。

“我那云霄师叔倒是办了件好事,”张无忌捻了捻手中有些湿润的泥土,“一道九曲黄河阵,影响了整个中土的水脉走势,还催生出一条滔滔黄河,此河能养鱼虾,下游冲击之后堆土成原,长此以往,便是千里沃土。”

拜月正拿着一条鱼研究,闻言开口:“感应仙姑一道大阵内藏真水神沙,衍化的黄河也颇具神异,连这鲤鱼都蕴含一丝灵气,常年食用耳清目明,养生长寿,如此手段,不比我手上的基因调制技术差。”

张无忌拍拍手,抖落掌间细沙,距离他誓师北伐已经过去了半年,半年光景,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短到数月光阴转瞬即逝,短到他麾下膨胀起来的军队都没整合好,长到骤然兴起的大元,复生的蒙兀已经被他和王衍圣联手之下,凄惨收场。

来势汹汹的蒙兀在两人如狼似虎的兵锋之下,接连惨败,别说驱逐回草原,九成八都已经成了一具枯骨,是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

至于草原上的修行人士,萨满巫师之类,则是在腾出手的玄门和赤焰军围剿之下,算是断了根,连流传千年的重器,根本法门都已经成了战利品,被两家瓜分。

这半年里也生了不少事情,王衍圣和张无忌都深知连年的战争对于百姓的灾害有多大,毁灭容易,但之后的牵扯上百万民众的灾后重建足以让所谓的仙人心力枯竭,不住挠头。

所以两人无声间达成协议,以闪电战,极战强行攻破蒙兀防守,法力深厚的修行人让战争走向了特种小队作战,也让斩战术有了实现的可能,而在这个年代,少了元帅坐镇,猛将领军,冲杀一阵,营啸兵变只会是常事,毕竟有了三成战损,就足以引起整支军队的输赢,剩下的,不过是想抓兔子一样漫山遍野的抓降兵而已。‘先生曾说有一支军队能在七成战损的情况下不怯战,不溃逃,那该是一支怎样钢铁意志的雄师,也不知我何时能组建这样精兵之中的精兵,强军之中的强军’

张无忌心头想道,不禁又想起百姓为他们二人起的名号,那王衍圣多行善事,对治下百姓关爱有加,不拿架子,也不贪图享乐,不贪财不好色,励精图治,兢兢业业。

在百姓口中素有仁名,读圣贤书的文人更是脸皮都不要,大肆鼓吹仁王治世,五百年有圣人出,海晏河清,好在王衍圣也确确实实办了实事,大兴水利,分配土地,总体来说,他治下的民众,要比往年过的好太多,至少生活有了盼头,所以百姓感念恩义,称其为‘圣王’。

而那南朝皇帝朱钰也是布告天下书,言说自身十大罪状,广传天下,自觉德不配位,退位让贤,三辞三让,才让王衍圣荣登大宝,旧朝算是就此国运断绝,万象更新,至于玄门在其中了多少力,又办了多少事,不得而知,但这五德轮转,王朝更替却是平稳过渡。

还有一事,在商议国号时,玄门散仙云集,有人言称国号应承天命,而修行人以清为贵,提议国号大清,听说当时新鲜出炉的国君王衍圣一脸古怪,议题还没定下,就天降十七道紫霄神雷,把那提议散仙劈头盖脸一阵打,好不狼狈。

经过此事,一众仙人也没了心思,重新商议之后,才取了‘景’字为号,立国为大景,更年号为开元。

至于张无忌,他就没那般好听的名号,对于治下百姓,重典重刑,一切只为国力强盛服务,每一个人都被他视为国家机器的一颗螺丝钉,不容得偷奸耍滑,更是实行计划经济,先做人口大普查,登名造册,按人分配,要使得账目清明,免去上下串通,贪污受贿之事。

其中被他杖毙,剥皮充草官员便占了整个朝堂的三成,杀的人不敢伸手为止。

对百姓民生却是外紧内松,至少普查之后,以神经虫培育的良种耕种,确保不会有饿死之人,说来讽刺,大放厥词的全是大景文人,反倒张无忌治下民众和士人少有指责。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呵,行差踏错,胡乱指责,百善并举,难逃悠悠众口,我之行事,又何须他人认同。”

张无忌咧嘴一笑:“终归是屁股不在一边,屁股决定脑袋,自有大儒为我辨经!”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