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友良嘀咕了几句,带着马塞洛一行人来到丰利街口,在这里等前往琉璃厂的有轨马车。
等了五六分钟,叮叮当当,一串铃铛声从街面远处传了过来。
马塞洛等人举目一看,一辆长长的马车在四匹马的拉拽下,沿着两道铁轨缓缓地行驶过来。
舒友良看清楚后脸色一喜,“运气真好,这车空的很。”
等到马车停稳,舒友良大力挥着手,像是驱赶牛羊一样,“上车,快上车!”
马塞洛和莱昂一行人稀里糊涂地上了车,舒友良最后一个跳上前门,给前门旁边的售票员排出几枚一角的铜币。
“七个人,三角五分钱,都在这。”
马车摇摇晃晃地启动了。
车厢里虽然比较空,但是座位都坐满了人,马塞洛等人站在过道中间,学着前面的乘客,伸手拉住从车顶中间垂下来的拉杆。
马塞洛、莱昂等人好奇地东张西望,舒友良自来熟地跟旁边坐着的两位乘客聊了起来。
离他近的是一位道士。
“老道,你是哪个道观的?”
“白云观。”
“啊呀,全真道的羽士,有空进城来逛逛?”
“去琉璃厂买两件法器,再买几本道书。”
“买书?你是白云观道学院的学生?”
“不是。”
“我就说啊,你看着都四十多岁了,怎么可能还是道学院的学生呢。那你买道书干什么?”
“过了端午就是中秋。三年一次的僧道日常考试要进行了。”
“哦,”舒友良恍然大悟,“那你得好好抱一抱三清的脚。”
马塞洛和莱昂听得一头雾水,忍不住问是怎么回事。
舒友良解释道:“按照我大明隆庆元年颁布的《大明僧道及其它宗教人士管理条例》,任何僧道出家人,包括你们信的景教,还有奥斯曼信的穆教,凡是要在我大明境内修教堂宗院,合法传教的宗教人士,必须拿到礼部僧道司颁的度牒。拿到后,二十年以内,三年考核一次,两次考试不过,吊销度牒”
马塞洛和莱昂听得有些意外。
明国真是名副其实的考国!
在明国,不仅做官要考试,做教士也要考试。
入行要考试拿到什么度牒,三年还要定期考试,考不好会失业
看来在明国,教士也不好做啊。
道士那边靠窗的是位商人,舒友良跟他闲聊起来。
“这有轨马车坐着虽然方便,可还是差点意思。”
“你老英明,不过我听说这有轨马车很快要改了。”
“改什么车?”舒友良不动声色地问道。
“你老不知道?有轨马车改有轨蒸汽机车啊。”
“开玩笑了,蒸汽机车多大的个,比这公共马车车厢还要长,还要大。前面一个大家伙,后面又拉着一串车厢,京师这街面上转得过来吗?”
商人不由看了舒友良一眼。
嘿,今儿遇到一扮猪吃老虎的主,知道的比我还要详尽,刚才自己还想在他面前炫耀嘚瑟一下,幸好没展开说,也没有出丑。
有轨马车眼见着慢了下来,前面咿咿呀呀闹成一团,好像挡住了去路。
大家纷纷从车窗探出头,向前眺望,到底出什么事了?
难道前面街面上出现什么有看点的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