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赵安不惜代价的话,赵安已经能够拿下山东了。但为了自己的辽东计划,赵安特意命令了刘宗敏控制进攻速度。毕竟赵安的计划是,在石廷柱一行人返回辽东,经过山东境内的时候,派兵劫杀他们。但若是当时山东已在赵安的控制下,赵安此举就没有借口了。到时候难免会引起皇太极的不满,虽然赵安不惧皇太极的不满,但赵安却害怕引起皇太极的怀疑。对于皇太极,赵安从来不敢小看他,因为历史上的皇太极已经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所以赵安宁愿晚一点占领山东,也要保证自己的计划万无一失。当刘宗敏的军队在山东与大明的军队拉锯作战时,石廷柱等一行人也踏上了返回辽东的旅途。赵安依旧是派出了高一功带队,送石廷柱一行人离开华夏帝国。当石廷柱一行人进入山东之后,赵安派出的行动队就将他们监视了起来。赵安排下手的人乃是明军中的一个千户,名叫叫张凤城。张凤城是山东蓬莱人,家族世代从军,家族的成年男子都为明军效力。在袁可立巡抚登莱期间,张家十七口男丁都在袁可立的麾下效力。袁可立,字礼卿,号节寰,河南归德府睢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人。袁可立虽然在民间的知名度不高,但却是中国十大清官之一(西门豹,赵广汉,徐有功,狄仁杰,陈锡亮,包拯,况钟,海瑞,版本有几个)。袁可立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初任南直隶苏州府推官。最后,以兵部尚书致仕,并于天启七年加太子少保,又累加了太子太保,可谓深受大明朝廷的信任。袁可立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为“四朝元老”之臣,诰“五世恩荣”之赏,算得上是大明末年难得有好下场的兵部尚书。袁可立的为官生涯,最精彩的要属他,受命立危疆,节镇抚登莱。当时,建奴刚刚占领了辽东半岛及沿海岛屿,对明朝的威胁日趋严重。大明朝廷的许多官员都认为,“登莱惟北岸旅顺口,实咽喉总区。诚宜得一大将,量提水陆兵驻扎。”此时的登莱成为了与后金占领的辽南一水相隔的前沿,担负起了光复辽东的重任。但首任的登莱巡抚陶郎先,却因贪赃被免职,辽东经略袁应泰兵败自杀,熊廷弼和巡抚王化贞也遭逮捕处死。危机时刻,袁可立临危受命,被天启帝以,“弹压登莱非公不可,于是以节钺授公。”加袁可立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使持节视师海上”。袁可立受命后,从河南睢州出发前往登莱,但在途经金乡时遇到了白莲教的乱军。袁可立带领家丁披甲直冲敌垒,连自己60岁的夫人都亲上战场擂鼓助阵。有记载曰,“公填抚登镇,适莲妖东奴交讧,而夫人从公戎马,亲抱桴鼓不以为惧。公出登莱时,莲贼初在金乡,猝与遇,单骑麾之,败麇散去,徐用登师捣其后,是以有兖东之功。”之后,袁可立命令麾下的登莱兵士,与山东巡抚赵彦合兵剿贼,很快就平定了叛乱。袁可立巡抚登莱的三年里,亲自坐临登莱,开创了东江毛文龙所部的根据地。并厉兵秣马,使用用戚继光的,“水军先习陆战”之法,积攒了战船四千艘,组成了一支五万余人的水师军队。不仅如此,袁可立还与与孙承宗、李邦华、毕自严、毛文龙、沈有容等协同对敌。时曰,“一方豪杰皆在老公祖幕下,士气自倍,人心自归。”而兵戎之盛甚称规模:“划城一面,出纳战舰,黄龙青雀,首尾相接,万橹千帆,簇簇其中。”在袁可立锐意规划下,他一面整肃军纪,操练水师,打造战舰。一面沿海增置炮台,形成“百里棋布,鼎足传烽”的犄角之势,使登莱武备大为增强,成为辽东前线的海岛基地,确保了当时大明北方沿海疆域的平安,并大大牵制了建奴对明山海关一带的兵力。除了军事外,在民生上,袁可立拓地筑城,招集安置大量逃难流民,屯兵各岛间,步步向前推进海上防御,使努尔哈赤向西的扩张收到了限制。总之,在袁可立巡抚登莱期间,登莱区域的百姓安居乐业。在袁可立的治下,一时出现了“峰顶通望处,逐设烟墩,屯田农幕,处处相望,商船战舰之抛泊近岸者不知其数”的繁荣整饬景象。纵观有明一代,登莱巡抚共计十四任,其中袁可立是最有作为的,也是唯一被列入登州名宦祠的登莱巡抚。袁可立还造就了登州水城兵力最鼎盛的时期。天启帝为了表彰袁可立的功绩,于天启三年,“赐白镪文蟒以宠异之。”当时的内阁首辅孔贞运也赞叹道,“读大司马节寰袁公抚登章奏,知老成御侮,其绸缪定倾如此”。后来袁可立受命处理大明东征军务(辽东),天启帝命他,备兵防海,“节制两镇,凡一应兵马钱粮、征收调遣、防剿功罪尽归经理”。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悍将毛文龙、大将沈有容和张盘都对他心悦诚服,在袁可立的指挥下。几人乘坐快船往来奔袭建奴,并藏身于各海岛间,将建奴的战线拉伸绵延至千余里。多次挫败了建奴对大明沿海一带的侵扰。更为难得的是,当时琉球、朝鲜的海运商船经常被建奴袭击,袁可立派出了麾下的大明水师护航,开创了华夏海军国际护航的先河。天启三年六月,袁可立令麾下两镇兵马奇兵出袭,时曰,“督兵过海,乘虚捣之”。沈有容,“自皇城岛掩袭旅顺南四卫”。毛文龙,“自皮岛掩袭镇江九连城”抄袭于北。”七月,袁可立率领麾下军队和登莱招抚到的辽民队伍一起,一举打下了金州,并乘胜收复要塞旅顺、望海堡和红嘴堡等战略要地。使辽南数百里土地重新收归于大明。:()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