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参给予武城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单一的一篇文章。
而是由多个独立而深刻的观点交织构成的思考。
第一个观点是:对“罪与罚”主题的探讨。
这不仅仅是对善恶报应的简单阐述,更是对人性复杂性与道德边界的深刻探索。
第二个观点是:揭露“无辜者的正义”概念。
挑战传统正义观念,让大家重新审视何为真正的无辜与公正。
第三个观点是:“合乎情理”的犯罪动机。
这并非为罪行辩护,而是试图理解那些驱使人们走向极端行为背后的复杂情感与逻辑,展现人性的多面性。
第四个观点是:“完美犯罪”的艺术化呈现。
通过构建近乎无懈可击的犯罪情节,不仅考验着侦探的智慧,也引发读者对法律、道德与人性之间微妙平衡的深思。
第五个观点是:引入“二手暴力”的手法。
通过间接而非直接的方式展现暴力的影响与后果,拓宽了读者对暴力行为认知的边界,使故事层次更加丰富,引人深思。
武城看完后,叹了口气。
他是波洛的小迷弟。
对于波洛的结局他是痛心疾首的。
但看完许参这些观点,貌似有点能接受了。
连武城这样的人都能接受了,可想而知其他人了。
很快,武城就将这些观点拆分成不同的文章,通过各大主播和媒体进行传播。
本就因波洛之死而沸沸扬扬的舆论场,在武城的精心策划与推动下,更是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
这些文章迅速被众人看到。
文章不仅深入剖析了波洛之死背后的多重意义。
更在每一篇文章的结尾处,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结论。
波洛的离世,不仅是情节发展的必然归宿,更是他伟大侦探生涯的壮丽终章,其合理性与深刻性不容置疑。
看完后,引发了众多读者的探讨。
“实际上,波洛的这一举动非但没有背离其人物设定,反而使他的形象更加鲜明,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他能够宽恕那些犯下罪行的人,正是因为他深知,在同样绝望与黑暗的境地,自己也可能被迫做出同样极端的行为选择!”
“波洛虽能理解并宽恕他人以暴制暴的行为来对抗凶手,但对自己采取同样的手段,内心充满了无法调和的自责与愧疚,因此,在亲手终结了凶手的生命之后,他选择了自我了断,以一种决绝的姿态,实现了他与罪恶的同归于尽!”
“早在《东方快车谋杀案》的精妙布局中,许参便已埋下了这一伏笔,区别在于,那群以暴制暴的人,仍然想活下去,而波洛,以一种近乎神圣的姿态,将死亡视为自己灵魂的救赎之路,以一种悲壮而决绝的方式,完成了对自我、对正义、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与终极诠释!”
……
随着大家分析的深入,加上武城的推波助澜,很快这些观点就占据了众人的视野。
读者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道理我都懂,但还是有点难受!”
“总之,结局太残忍,我接受,但不会原谅许参!”
“这个睿智的小老头,是无法超越的侦探!”
“我现在更喜欢波洛了!”
……
这个时候,也没人吵着去围攻简阅网了。
钱守仁看到事情就这样被解决了,一副早就料到的姿态说:“我就知道,许先生一出手,天大的事都不叫事!”
相比于钱守仁的淡定,哈尔斯就有点懵逼了。
他花了大价钱和精力来布局这个事情,眼看就要成功了。
结果居然是这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