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抵成年,小童抵小童。
收留了几个月,就能抵两倍月份。
要是自家人口比收留的人口少,还能叠加计算。
所以但凡稍有余力的人家,无不愿意收留这些投奔来的亲戚。
横竖亲戚情份,就理当照应。
口粮又不用他们出,自有官府照管。
不过白给个住处,既能卖个人情,又为自家争得实惠,干嘛不帮个忙呢?
象有些人家,甚至要接去住的亲戚太多。还不得不拆开,一家只能安排一两个。
等把村里人,包括自家的老婆孩子都送走了,一同留下的几个青壮便问于树魁了。
“村长,我们上哪里打水去?”
于树魁哈哈大笑,“你们还真信啊?我哄老村长的。不如此,他如何对咱们留下不起疑心?”
青壮们傻眼了,“难道没水?那咱们怎么过?”
于树魁神秘一笑,从身后取出锄头,“挖呗!”
挖哪里?
自然是水井!
虽说官府三令五申,严禁民间百姓深挖水井,以免造成水土流失更加严重,但事急从权。
当彻底没水的时候,汉王殿下便私下传令,允许大家加深水井了。
横竖大半人都已迁走,用水量并不大,少量用水的话,还是可以适当满足的。
但这件事不能公开,省得百姓们听到,心存侥幸就不想走了。
于树魁也严肃告诫留下来的青壮们,“为了咱的后世子孙,待灾情过去,这井回头还得填上,可不能胡乱泄露。”
肯留下的青壮,大半都是跟他交好,也能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自是应允。
不过他们肯留下来跟自己守村子,于树魁也不叫人白干。
“咱们留下的,我跟廖县丞说了,大家算是守土有功。回头也按招待亲戚那样,给大家减免税赋。只这事办下来,就咱自己知道就行,可别往外乱说。”
听说留下还有这样好处,青壮们越发惊喜。
对为大家争取待遇的于树魁,也更信服了。
但他们不知的是,这本就是官府给出的特别优待。
但换个说法,不就让大家开心得多?
原本老实巴交的于树魁,也在渐渐学会汉王府办事的风格。
只要是为了大家办好事,就是“狡猾”一些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