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 第167章 秦完结(第4页)

第167章 秦完结(第4页)

扶苏和他政见有所出入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嬴政怎么会只因为所谓“不同之语”就把他放逐出去?

虽然去上郡监军这个结局听起来并没有特别落魄,毕竟那里有蒙恬,有几十万大军,扶苏作为一个公子得以参与进军权的掌握之中,放在不少人眼中还算得上重用。

但是嬴政作为亲手结束了春秋战国的人物怎么可能不清楚一件事:

太子从不居外将兵,因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太子向来应该靠近君王,甚至哪怕君王在外亲征,太子也当是那个居京留守坐镇之人,方便万一有意外发生,他可以临危继位。

所以,如有此事,必起废立之心。

【我们在此且先不论焚书坑儒一事之中的水分,到底焚的什么书,坑的哪些儒,背后到底有没有反秦势力的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只从这件事导致的历史影响来看。

可以说,秦王朝的命运,几乎就是在咸阳宫事件之后,发生了一个不可预估的转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几乎使得秦王朝战后体制转型的多年努力付诸东流。】

——?!

扶苏抿着唇,同样紧缩起的目光中带着犹疑不定的踌躇。

他从不怀疑嬴政的清醒,也确实明白多年来他父亲为了一统天下后安定天下所付出的心血。

正是因为这份清楚,他才会听到后世人那般惋惜的判断之时,感觉到莫大的震触。

“怎么就,一瞬间……”

这样的疑问几乎是没经过思考便从他舌头上滚落下来的。可是气氛凝重的室内却一片死寂,没有人能够回答他这般的困惑。

只有后世人。

【这样的颠覆,当然不应该轻易归罪于一个小小的孤立的事件,它背后所反映出的,其实是在秦朝政治内部,一个相当重要的矛盾:

新兴军功地主集团,和始皇斯相二人之间的矛盾。

或者说,

——秦朝内部大部分高级文武外臣,和皇帝以及其最心腹最不可动摇的“近臣”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可能会颠覆大部分人对于秦朝君臣关系的认知,但只要问出一个问题,一切困惑都将迎刃而解:

分封制的对象有哪些?】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扶苏在内心快速回应道。

最初的目的,是利用最为亲近的血脉关系作为屏障,共同拱卫周王室。

还有古代帝王之后,他继续无声回答,用以旌表其德其行,以及新生王朝之君的仁义……

他顿住了。

【——以及功臣。】

后世人替他补充上未尽之言。

……封太公于齐。

始皇帝青睐属意过的继承人从来不是什么糊涂人,只消有人替他轻轻拨开曾经或多或少因为感情遮掩在他面前的薄雾,一切担忧的真相都将拨云见日。

于是扶苏那在嬴政威势面前依旧不曾动摇的脊背,突然间多了几分震颤。

他张大了双眼,下意识朝着他父皇的方向望去,带着他自己或许都不曾察觉,蕴含了多少希冀的目光。

然后看见嬴政明悟后若有所思的神色。

后世人还在抽丝剥茧。

【嬴政在李斯之前的丞相王绾也曾带头奏请始皇诸子为王,他表示,燕、齐、荆等地过于遥远,推行分封制便于管理。其言下之意也还包含了周分封于东方,从而实现了几个世纪长久统治的传统。

始皇帝面对这样的建议,却一反他向来颇有自我个性主张的作风,没有像改泰皇尊号为皇帝那般独断,而是将其放在了宫廷进行讨论,所得到的结果,竟然是“群臣皆以为便”。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分封制的弊端,生在战国时期的人们难道不是亲眼所见吗,一心希望恢复分封制的,难道不十有八九是那些迂腐的不会转弯的儒生吗!

怎么偌大个秦王朝的朝廷,竟然群臣“皆”意为“便”,一大群高级官吏,心甘情愿再踏进周的历史当中循环,只有个在后世风评中始终因为扶立了个亡国之君,不得不和赵高之流一道被鄙夷的李斯站出来辛辣回击呢?!

始皇帝不是不想自己拒绝,也不是自己也真的在分封和郡县之间犹豫不决,是有些话只能让李斯来替他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