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也颇为惊讶,转而又理解了,“舅父。”
先给萧铖见礼的谢安,略过了一众朝臣、文士。
本是站在人群边沿的萧铖,也有些惊讶,但很快恢复。
他正要给明悠见礼,但后者已快声阻止,“舅舅可别多礼于我。”
“舅舅”这称谓,让萧铖颇为唏嘘,“长公主与谢师这一路可还好?”
“好得很,就是没想到舅舅会来接我们,叫您久等了吧。”
“没有,这里的诸位大人,可要比我来得早。”萧铖边说边看向江疏同等人。
这时候的谢安也已和诸位见过,江疏同有些没想到萧铖会来,倒很尊敬,“萧公。”
“萧公安好。”纷纷问候于萧铖的文臣们,大多都没忘记他镇守辽东的功劳。
只是文武有别,加上萧铖来了南州后,就住进大行皇帝赐的宅子里,鲜少出来,也不参宴等,想与他结交都没法子,今儿见着他,在场的文臣都挺惊讶!
但再一想到萧家出事时,明悠奔走良多,再加上明悠被认回皇室后,与萧家还是亲戚,也就了然了。
“诸位大人客气了。”被礼遇的萧铖还有些不习惯,他在朝时,可经常被文臣们横挑鼻子竖挑眼,鲜少能和睦相处。
三方寒暄了一会,江疏同再次邀请谢安去吃接风宴,还说这次无论如何都要给他们这个面子,其他文臣纷纷附和!
谢安苦笑,“这不是为难我吗?我舅父在此,我却跟你们去喝酒,你们这是要我连驸马都尉都当不得啊。”
“唉!提起这事,陛下真是糊涂啊!怎能批您辞官?”
“正是!谢师您可是有大才者!济辽东、平瓦剌、定西北桩桩件件,没你哪行?”
“还有那试行新政!去岁通州府上缴国库的税赋,可是往年的百倍!百倍啊!这若推行至各地,国可大富!”敢于说这些话者,倒非朝臣,都是闲散在野的读书人。
别看他们好似一副穷酸样,身后多是世家,再不济,也是有学识、地位的名士,最让明悠诧异的是——
他们大多和谢安有过信交!并非只是慕名而来。在场的文臣亦然,他们多半和谢安有过书信往来,还引以为知音!
所以,谢安时常很忙,并非因为谢氏家大业大,他要处理的庶务太多,而是他还在搞笔友,还是一对N……
难怪谢安虽辞了官,来接他的人却反而更多了,毕竟他这小半年来相对较闲,能回的信就多了,「这家伙、他还只回真写信向他问策者,那些攀附、拍马屁的一概不回。」
细细听下来,谢安的每封回信,还都解了这些人的当下所急,又能说些“知心话”,是以虽只是一封信,却能叫得到信的人都视若珍宝,视之为莫逆。
叙旧终了,竟是一干文人全都到萧铖府上共宴,酒楼里定好的席面,也不用退,直接送到萧铖府上即可。
……
京中,宫里——
江南名士争相宴的消息送达时,张太保都不敢上报!
毕竟大理寺的宗少卿,刚就忠勇伯一案面圣完毕,一脸血的出去了。
那额头上、啧!好大一个豁口,那还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官员,两榜进士出身,都被砸成那样,张太保自觉虽有点功夫傍身,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可怎么办!」
急得团团转的张太保,又不敢瞒下或押后,凡事关明悠、谢安,赵见深有言在先,定得立即报于他知。
“张拌拌!”
“奴才在!”
应声而入的张太保,可不敢磨叽!
在他组织着语言,想着该如何上禀,比较不刺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