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人早就从史书上知道这些事,架不住秦始皇是第一次听说!脸上浮现了杀气,好,可真好,不用听他都知道内情了,上书请刘邦让他代理齐王,那冲的是代理?分明是齐王之位。
韩信为什么敢起这样的主意,不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功劳够大,也吃准此时的刘邦缺不了他。以军功挟于君,别管哪个皇帝都不可能容。
这一刻,秦始皇明白了为什么刘邦要杀韩信。不可否认韩信有本事,却也正是因为他的本事更让人忌惮。瞧瞧韩信做的事,谁会觉得他有什么事不敢做?
【韩信提出要为假齐王的时候,刘邦的情况怎么样呢?彼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一看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哪怕韩信在信中理由充足,什么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
【再多的理由也不可能让刘邦忘记本来齐国就已经归降,韩信进军不说,更以此功和他手中的兵马威胁自己的事实。刘邦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亏得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
【确实,刘邦现在已然自顾不暇,要是韩信那边拥兵自力,刘邦能腾出手收拾韩信?一个项羽他都不好打,再加个韩信,刘邦不得被他们夹着打?素来听得进劝的刘邦马上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诸侯,就要做真王,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顺势征调韩信的部队攻打楚军。】
哪怕秦始皇因为刘邦偷了韩信兵符一事从心底里瞧不起刘邦的为人了,听到这儿,也不得不承认,刘邦够能屈能伸的,为了自己的利益,就算韩信把他的脸按在地上不断摩擦,刘邦都能谈笑自成,更能把另一边脸递过去,让人继续按,只要能解决他的困境。怪不得最后是他得天下。
【韩信,真是让人为之惋惜的,以至于听着他接二连三做下糊涂事,都恨不得把他摇醒。大哥啊,不讲道义,背信弃义,为一己之功罔顾两军将士生死,持功要王,他是在挑战天下百姓和刘邦的底线,他是有多想不开?本来大好的局面,所有的舆论和人心都在他那儿,他这么一干,得了,本来倾向他的人,从此全都倒向刘邦。】
【咱就说,韩信都做到这一步了,倒不如他再干脆一点,把刘邦撇开了单干,趁项羽此时兵困刘邦,韩信一不作二不休,干脆杀了项羽和刘邦,自己当个皇帝吧。其实我们后世无数喜欢韩信的人都想过,韩信要是想当皇帝,他能不能当上?】
沈悠问出问题后,冲视频前的众人挑挑眉,欢迎他们各抒己见。【个人认为韩信不是当皇帝的材料,你们听着韩信做事,有没有觉得很熟悉?觉得他跟谁挺像的?对,我说的韩信像的人正是项羽。他们虽然出身不同,可是他们的性格同样是自负自傲,而且做事按喜
好,不管不顾,更受不得半点委屈。可是,谁说的做皇帝能够凭自己的喜好行事的?又是谁说的当皇帝就不用受委屈的?】
【君臣关系是问题,怎么做到政令畅通更是巨大的问题,就韩信平常做人做事直来直往的样儿,他可以当好一个皇帝?治理好一个天下?况且,别忘了项羽善战,刘邦善政。韩信真要是敢从项羽背后举旗独立,就刘邦的性子,他未必不敢和项羽握手言和先把韩信解决。三军未动,粮食先行,刘邦手底下的萧何,西汉建国的第一功臣,韩信调动的三军里所用的粮草军械等等物资,是不是也是萧何在运转呢?背叛刘邦的韩信没有了后勤保障,他还能打得像之前那么顺利?】
【阵前交手,并不仅仅是在明面上,更有后方,谁不会以为,会打仗就会搞后勤吧?韩信和项羽差不多的个性,他们未必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刘邦就不一样了,他又不是第一天败,败着败着就习惯了,但凡只要他留着一条命在,后面又有萧何张良等人,要说收拢人心方面,无论是项羽或者是韩信,他们都比不上刘邦。也就意味着韩信和项羽靠的都是他们各自。一个人能做的事永远都是有限的,反倒是刘邦擅长收拢人心,他就跟你们一直熬着,看谁熬得过谁。】
>r>
刘邦觉得沈悠算是在夸他的吧,听起来他压根不敢跟项羽或者韩信正面对敌,嗯,韩信没有正面搞过,项羽是已经正面打过了,确实打不过,他避之锋芒什么的,完全是为了避免将士惨死,没什么问题。
然而怎么觉得他好像除了跑和躲没别的长处了呢?
韩信听着天幕的分析,他是不太承认某些事的,却也清楚的知道他和刘邦的差距在哪里。帝王不好当,尤其是天下动乱之后的皇帝。他自问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管好天下,也不想管得太多。
【因此,比起大家伙关注的韩信要是反了刘邦能不能当上皇帝,我反而觉得最重要的是,韩信想不想当皇帝。个人认为,封王封地,这是韩信的追求,也是他最高的追求。他因为刘邦偷兵符一事不相信刘邦,也怕自己被刘邦再一次架空。再来一次,韩信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活。封个王,有了自己的封地,韩信感觉踏实了。皇帝不是好当的,管的事太多,管的人也太多,韩信知道自己擅长的是打仗,在治理天下上,他自叹不如。因而绝不揽自己做不好的事。】
【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史记》有载,在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后,项羽当时痛失猛将龙且,那更是死在韩信手里的,可项羽却派手下前去规劝韩信道:“汉王落在项王手上多次,是项王的怜悯使他活下来,然一经脱身,汉王就背弃盟约进攻项王,这种人不可信任。刘、项争夺天下,胜败在您。您站右,汉王胜,站左,项王胜。项王今天死,明天就是您。您和项王有旧交情,为何不反汉与楚联和,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
【项羽派去的这个人,前面的话说得不错,后面提及韩信和项羽的旧交情,确定不是在韩信心上扎刀吗?韩信是这样回的:“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为项王听,计不为项王
用,所以我才离楚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脱衣给我穿,分食给我吃,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信我,我背叛他是不对的,哪怕是死我也不变心,请替我辞谢项王美意。”
】
【会有人觉得,韩信最恨的人其实是项羽,所以不愿意为项羽所用,这话说给项羽的人听,事实上韩信肯定不是这样想的。但我却觉得韩信此番话是发自肺腑,真心所言。如韩信所说,当年他在楚营时,他不是没有给项羽出谋划策,却不为项羽所用,他明白项羽的问题所在,更清楚刘邦的长处。哪怕归汉之后,他也曾失望不得重用,自打萧何举荐他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刘邦一向会笼络人心,无论他是真心或者假意,总而言之韩信在刘邦那儿是得到重用的,三军帅印在他手中,于韩信来说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刘邦偷盗他兵符一事,他或许就不会攻打已然归降的楚国,也不会挟功要求封王。】
刘邦觉得,未必,未必。
反正不管怎么样,刘邦就是不认自己给自己挖坑。
【我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不是只有项羽那边的人想让韩信自立,就连韩信身边也有人劝韩信何不顺势而为。对,没错,就是劝韩信攻要降楚的蒯彻。蒯彻也明白,如今天下的局势,韩信是举足轻重的关键,因此以相术劝谏韩信道:“您的面相,不过封侯,且危不可安。您的背相,显贵不可言。”
】
【所谓贵不可言的,眼下韩信都已经是齐王了,再说贵不可言,王之上就是皇帝了。韩信装傻的明知故问:“这话什么意思呢?”蒯彻说:“楚人起兵彭城,攻至荥阳,却兵困京、索,被阻成皋。汉王统兵数十万,凭巩、洛险要,却兵败荥阳,兵伤成皋,只能逃到宛县、叶县之间,这就叫智勇俱困。您如果帮项王,项王则胜,帮汉王则汉王胜。臣以为,您如今不如让楚、汉同时存在下去,和他们三分天下。凭借您的贤圣以及强大的军队,迫使燕、赵屈从,为天下百姓请命,割大弱强,以立诸侯,便可以使天下归服于齐。”】
分析得确实到位,韩信此时有大好的机会能够左右天下时局,而且没有一个人能拦住他,问题只在于韩信想不想。
项羽败,汉立,显然最后韩信做出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