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韩信真是相当懂得人心,令敌军松懈,那就是最好出击的时候。
不过,想诱敌而出,仅凭这一回合还不够,若换成是他
秦始皇看着舆图下令道:“去,把几个将军都给朕叫来。”
打仗的事,就得让手底下的将军们都学着点,他们一个个都该长点见识,好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大秦哪怕灭了六国,一统天下,并不代表大秦无敌。
【要让敌人松懈,才是前戏。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见着汉军那不像打仗的样儿,赵军上下难免轻视,一见韩信这位大将军出面,心里不定怎么高兴,要是能把韩信给捉了,那可是大功。】
【正所谓不想立功的将士不是好将士,赵军果断出营迎击,双方交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哎哟,真正交手发现对方果然不堪一击,赵军能不追吗?必须要追。赵军一如韩信所料的倾巢而出追逐韩信他们,争夺汉丢下的旗鼓。】
【目的达到的韩信同张耳退到河边阵地,在水上军迎战赵军,这会儿和刚刚诱敌时必须是不一样了,汉军眼下的责任是拖住赵军,绝不能让赵军跑回去。汉军拼死作战,赵军原本是敌的,可交上手后发现,怎么打不赢!】
【前方将士把赵军拖住,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在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胜,不定怎么郁闷,打不过就想着避之锋芒,于是打算退回营垒,不料突然惊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旗帜更换意味着什么,难道不是他们的营地已破?赵军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军心溃散,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种情况全在韩信意料之中,韩信当即下令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斩杀代王陈馀,活捉了赵王赵歇。】
这仗打得漂亮吗?
漂亮!
哪怕在韩信之前也不是没有人打过那么漂亮的仗,但不可否认的是,韩信在军事上有着极高的天赋。也不知道当初他在楚军时到底给项羽出过什么样的破敌之计。
可叹项羽明明自己得了宝却不自知,更不珍惜,反而把这样能干的人成为自己的敌人。
【代王已死,赵歇也被捉了,大军攻营,韩信特意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不久,擒获李左车,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李左车面东而坐,自己执弟子之礼。韩信这个人,对有本事的人是很尊崇的,亏得陈馀他不听李左耳的计谋,否则这一仗谁胜谁负就不一定了。对李左车这等也是兵法大家,韩信必须得奉为上宾。在这一点上,韩信很是有气度呢。】
李左军,李左军,这样的人能被韩信以礼相待,往后定会成为大汉的左膀右臂,可大秦和赵国的仇,秦始皇有数,想让这样的人为他所用,
难如登天。罢了罢了,只要这样的人不会危及大秦足矣。
【韩信真正和敌军交上手了,也让诸将终于见识到韩信的本事,此战大获全胜,那是可喜可贺。但对于韩信的一番操作,众将心中很是疑惑的呢。问:“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今日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以为然,然而此战却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韩信答道:“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平素没有训练过诸位将士,各不相知,这就是所谓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都为了保全自己而战;给将士们留有生路,两军交战,我们的将士会因为恐惧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是的,我们所知道的背水一战的成语就是出自于这儿。本来不拿韩信当回事的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了。这一战,韩信终于让汉军将士看到他的算无遗漏,自此韩信收服诸将士。从此韩信再也不担心手下的将士不听话。】
不会有人觉得收服军中将士是件容易的事,可以说,不管是在军中或者是在朝堂上,底下的人但凡不听话,对上头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小事。否则也不会谁上位就换着听他话的人管事。政令不通是要出大事的,军令亦然。
【当然,杀一个陈馀,擒一个赵王赵歇算不得完事,韩信要做的事还多着呢。没有得意忘形的韩信没有忘记手上有另一个相当能打的人。对,就是李左车。韩信没有任何不好意思的向李左车讨教攻取燕刘之法。作为韩信手下败军,李左车连连推辞,不敢为韩信出计。】
【然而韩信能不知道陈馀和赵歇之败到底败在哪儿?李左军有良策,他们不听更弃之不用,才会落得一败涂地,无能的并不是李左军,而是陈馀和赵歇二人。韩信跟李左车说这番话我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属于韩信以过来人的心情论道的,所以翻译一下放上来哈。】
【“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难道是因为他在虞国时愚蠢,在秦国时聪敏?并不是的,而是在于国君是否重用他,是否采纳他的意见。假使成安君陈馀听了你的计策,那我韩信如今已成了阶下囚了。”】
秦始皇点头,连连点头,没错,这世间有才有能之人不计其数,壮志未酬,一腔忠心无法报国的人比比皆是。究其根本不就是最上头那人身上?
听得进劝,唯才是举的人,自是能够最大程度的把人的才能和本事用到极致。反过来再有本事的人,出了良计好策却不为人所采纳,如韩信在项羽那儿进言,如李左车在陈馀那儿出主意,架不住他们不听,那他们能怎么办?
【怀才不遇,不被重任,这份心酸韩信是过来人,更能体会李左车的心情。对李左车一个有真本事的人,他是真心实意的讨教。李左车感受到了,当即为韩信出谋划策。我们所耳熟能详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是出自李左车之口。《史记
》真不愧是史家之绝唱(),
?()?[(),
也指出燕、齐的情况,最后给韩信总结想出的主意是:“‘北攻燕、东伐齐’的计策是失策。善于用兵的人当以己之长击他人之短。将军不如按兵不动,休整士卒,安定赵地,抚恤遗孤,日日牛酒犒赏将士,摆出攻打燕国的态势。而后遣辩士去游说燕国,把自己的优势充分显示在燕国而前,燕一定不敢不听从您。燕降服后再派辩士以燕已降汉说齐,齐必从风而服,即使有再聪明的人也不知道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像这样,天下的大事就好办了。用兵之道,本来就有先声夺人,再动实际的策略。”】
【李左车的主意好吗?那是相当的好,也正是因为好,韩信不像陈馀那傻子有好主意不用,当即按李左车的主意行事。果然,燕王望风而降。随后韩信又上奏刘邦,请求立张耳为赵王,镇抚赵国,刘邦同意,封张耳为赵王。】
看看,听劝的人和不听劝的人结果是相当的明显。
【可惜李左车自那以后再也没有相关的记载,这样一个人才,我也不明白刘邦怎么就错过了呢?瞧韩信将这样的能人奉为上宾,加之李左车的计谋,错过这样的人才,极是可惜。这一位著有《广武君略》兵书一部,但兵书,唉】
听着沈悠的一叹,懂的人都懂了。
汉高祖时期,刘邦一眼看向吕雉,吕雉何尝不是看着他,她并未见过这位李将军,刘邦也没有见过。
“来人,去请萧丞相入宫一趟。”刘邦没有回答,但这让人去请萧何的意思也清楚了。人嘛,他还真没有见过,能得韩信敬重,而且能为大汉想出良策的人,他没用是他的损失,天幕都为这样的人惋惜不矣,他不想办法把这样的人弄过来是想如何?
吕雉不吱声了,倘若能寻得李左车,韩信未必不会忌惮一二,就是不知人是不是在韩信手里。
此时的楚地,韩信在听到李左车的名字时,神色透着怀念,一旁却有人提醒道:“大王,不知这位李将军何在?想必陛下听闻此人,定会寻之。”
当初和李左车接触的人是韩信,这一位的消息他们再未听闻,最有可能知道他下落的人必是韩信。
“你想如何?”韩信听着收敛了神色,却也同时问了身后的人,他想要如何?身后之人并没有遮掩的道:“若能为大王所用自是再好不过,若不然,当杀之,以绝后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