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确出身关中,但发迹跟崛起基本都是在关东,只不过如今在朝中任职罢了。
至于李左车更是离谱。
这人是降将。
是韩信攻打赵地时,收复过来的,若这是以武将为标准,怎么都轮不到一个降将啊。大秦别的都缺,就是不缺武将。
嵇恒似猜到了胡亥等人的质疑,主动开口解释道:“第三为兵,缭可是关中从底层爬起的将。”
“李左车是出身贵族,而后浮浮沉沉,最终走到如今,两人某种程度都是从身份低微,一步步爬上来的,只不过一个身份低微在出身,另一个则是降将。”
“他们对军中大部分状况,都是很有了解的,对于大秦军功爵制,也是了解较为深刻,并以此收益的。”
“故两人大体趋同。”
“这是依循军功爵定下的。”
“我知道你们或许更认可韩信,但韩信在关中并无对等人选,总不能把蒙恬加进来吧。”
“这明显不可能的。”
“而且韩信太天才了,改制面向的更多是寻常人,他的建议注定跟常人不同,故只能从下取。”
胡亥点点头。
对这个理由也很信服。
韩信这人的确太厉害了,明明出身不太行,打仗却异常生猛,大秦也算是出将领了,但朝野恐无人真敢夸口,敢稳胜韩信。
他的确不太合适。
而后,嵇恒再度落笔,张良却没有再写了,非是不能,而是已明显比不过了。
嵇恒接下来写的是李二郎。
李冰之子。
他能写的只有一个公输让,但公输让虽是公输盘的后人,但跟李二郎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而且越到那些较为细分的人选,关东方面能拿得出手的就越少,非是这些人才能不够,而是没有机会展示,更没有机会证明自己。
一定比不过的。
故,在迟疑了一阵后,他也是很利落的停笔了。
但在嵇恒将自己的名册写完后,张良还是将遗漏的几个人选给补齐了,不过那些人名,只怕大秦上下就没几人认识。
不过。
张良也颇为自豪。
自己跟嵇恒的想法,某种程度是很相近的,都是以大秦最为重要的根基出发,再延伸至枝条。
张良跟嵇恒所书的名册,最终都被嬴斯年收下了。
他等会回去时,也会将其送到扶苏的案上,让扶苏来抉择。
不过嬴斯年还是很确信的。
这份名册最终一定会通过,因为理由都十分的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