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笑了,这才是他想听到的评价。
他哪里能不知道朱楩的难处,无外乎两个字,出身。
非嫡非长,想立朱楩为储君,可谓是千难万难。
最主要的阻力,除了满朝那些文臣,还有全天下的读书人。
因为儒生尊周礼,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周朝宗法制的核心部分。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都说母凭子贵,其实错了,该说子以母贵才对。
因为母亲出身尊贵,所以孩子才是尊贵的。
而孩子的出身尊贵,才能继承一切,而后才是母凭子贵。
不论是否贤明,而只论出身。
为何历朝历代到了中后期,都会变得昏庸无度?
唐朝盛世曾辉煌一时,唐太宗也曾英明神武。
但是不但冒出个武则天截断了李唐国运,到了末期唐哀帝更是无比悲惨。
所以朱楩才对这些文臣以及儒生代表的方孝孺那么反感。
首先是朱楩明白,他和儒家基本上是敌对关系,儒家是不会认可自己的出身的。
再一个,就是这套只看出身不看本事的制度,简直就是混蛋。
君不见宋朝宋徽宗?那老小子除了当皇帝不行,干啥都是艺术家。
可你让一个艺术家去当皇帝啊?
北宋六贼就出自宋徽宗时期,而且都是他的朋友。
就能知道宋徽宗有多不靠谱了。
端王轻挑,不可君天下。
可那又如何?
因为宋神宗赵顼的前五个儿子全都早夭了,才立了宋哲宗赵煦。
结果赵煦也早死,而且没儿子。
然后宋徽宗是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前面十个哥哥死了九个,还有一个有眼疾,于是就只能是他了。
好家伙,十个哥哥死了九个可还行?
朱楩是老十八,可惜他只死了俩哥哥,还是老大老二。
前面还有十六个哥哥。
他可没有宋徽宗那种运气。
所以怎么想,皇位与储君,也不可能落在他的身上。
之前就已经引起满朝文臣的强烈抵抗了,甚至那帮家伙还要把朱楩的功名改为罪名,为了党争,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
朱元璋暗暗叹了口气,之前为了给允炆铺路,他杀蓝玉,也打算把那些武将清扫一空。
是因为朱允炆的出身好,加上他父亲朱标在世时,本就受到儒家拥护。
毕竟朱标的老师可是宋濂,鼎鼎有名的大儒,又是嫡长子,朱允炆作为他的儿子,在朱雄英死后,可谓是长子长孙,深得儒家的拥戴。
所以只要没有武将方面的威胁,朱允炆可以顺利登基,完成新皇过渡。
但是如今,却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