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让李敬玄觉得眼前一黑的,是陛下随后朝着安定公主说出的一句话,“令刘仁轨巡抚河南道后,前往河北道开河辟田之地,接替你九河使的位置。若治河不成,
他就别回来做宰相了!“
李清月抬眸与武媚娘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一份喜色。
这番由刘仁轨当先起的争论,本就是为了借机给李清月再嬗得一份在朝堂与民间的威望。
而今日所得到的结果,甚至比她们此前估计的还要更好。
吐蕃的突然来袭,还让她在朝堂之上无可替代的地位越昭然,也等同于是在李治做出决定的想法上推了一把!
安定公主的领兵出征,恰恰是在为这场救灾调控中的争执给出一个台阶。
至于刘仁轨会否因
为“治河不成“而丢了官位?
此前李清月如此果断地申请开辟黄河故道,为许穆言争取下来了这个度支巡官的位置,将辽东实践过的种种手段用恰当的方式呈现在这片中原土地上,难道是为了看着它失败的吗?
力争地方灵活救灾的刘仁轨在做出了这等先斩后奏的举动后,非但没有被革职查办,反而继续被留在救灾前线,从某种意义上,都该当算是李治做出的退让了!
“阿娓,疾病果然是会消磨人心志的…“李清月随同武媚娘走出含元殿的时候,便以只有两人能听刨的声音说道。
武媚娘握住了女儿的手,“那你怎么不说,这是因为你我的能力与地位,都已越来越能让说出的话传往四海了呢7“
作者有话要说:
备注一个没用的历史小知识,李敬玄这个人就是自己没多大的经验,但是什么都爱跟刘仁轨唱反调。
他最大的长处就在记忆力,所以当吏部长官没有问题,偏偏他考愚搞点更多的事情。
历史上的情况是这样的,刘仁轨担任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李敬玄当的中书令,刘仁轨有建议,李敬玄就说不行,刘仁轨火了,说你行你上,然后李敬玄终于觉得自己把事情搞过火了,他实际上没这个本事,他不能去啊。
李治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怎么愚的,劝架手法贼有问题,他跟李敬玄说,刘仁轨要是让我上我都得上(?不是兄弟,你就是自己想上吧),现在是让你上你怎么能不上,f
计李敬玄之前也把李治惹火了,愚让他去前线长长教训。
然后…他听说吐蕃人来了,在前锋已经兵的情况下跑了,刘审礼死在前线。
这个锅吧…李敬玄、李治、刘仁轨各背一部分吧。
【仪凤元年,代刘仁轨为中书令。仪凤二年,吐蕃入寇,仁轨先与敬玄不协,遂奏请敬玄镇守西边。敬玄自以素非边将之才,固辞。高宗谓日:“仁轨若须胱,胺即自往,
卿不得辞也。“竟以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仍检校鄯州都督,率兵以御i
蕃。及将战,副将工部尚书刘审礼先锋击之。敬玄闻贼至,狼狐却走。审礼既无绵援,遂没于阵。】
【仪凤二年,以吐蕃入寇,命仁轨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仁轨每有奏请,多被中书令李敬玄抑之,由是与敬玄不协。】
【时吐蕃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与凉、松、茂、膳等州相接,南至婆罗门,
西又攻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自汉、魏已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
明天晚上六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