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你快去洗吧,这里交给我。”
另一名叫潘玉玲的女知青的被褥铺在中间,和曲雅娟的挨着,两人正聊得愉快。潘玉玲的旁边是李晓晓,最里侧靠墙的是阮软。
等所有人洗漱结束后,灯泡的拉线一拉,呼吸声渐起。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
树林中的一道黑影快速穿梭,手中的藤条还拴着只野鸡,看前进的方向正是山坡下那间单门独院的青砖房……
天破晓,日光熹微。
老知青们已经利索的起床收拾,院子里飘来阵阵粮食的香气。
昨日来不及细看,今天才发现院子里的那一片墙根儿下的柴火码得整整齐齐,空口还有一片菜地,冒着稀疏的几片绿色。
李想:“我是男生这边寝室长,女生是孙英负责,厨房有一口灶,大家之前都是轮流做饭一起吃饭的,每人每月上交十五斤粗粮,你们要是同意,等分了粮食之后交给孙英就好,当然自己单独开伙也行。”
潘玉玲小声嘟囔道:“那不行,男同志和女同志的饭量能一样吗?”
李想耐心解释:“男同志是胃口大些,所以在砍柴打水等劳务上占大头,你们还有其他异议也可以说出来。”
虽然大家都是城里来的,但现在的日子都过得紧张,何况能下乡的也多是家中不受宠或困难的,现在搭伙吃饭还能节约粮食,自然没有人反对。
孙英端来一小盘酸菜,“那好,从今天开始会做你们的饭,等发粮食后再补上。”
院子里的木桌上放着几碗稀粥,淡黄色的米汤光可照人,没一人抱怨,一时间院子里只留下吞咽的声音。
简单吃过饭,老知青们就上工去了。没一会村长也来了,六个新来的知青站在院子前,不少路过的村民都探头探脑的看热闹。
刘大河今天来主要是发粮一事,“村里决定先借给你们每人二十斤苞米二十斤高粱,一共四十斤粗粮,到七月小麦下来后再还回来。”
“今天你们先适应下环境,从明天开始上工,村子里一棵挂着铁钟的大杨树,所有人都在那里集合、分工,早上六点钟声一响必须上工,迟到早退都要扣工分。”
“村子里有个老木头儿,木材做的好,要是缺什么可以去找他,等下午六点你们去红砖房的那家找我,我带你们去拿粮食,好了,没事就散了吧。”
刘大河看着高升的日头,交代了一番后就往地里赶。
几个知青起得太早,又回去睡了个回笼觉才出门。
现在是五月中下旬,农历小满时节刚过,田里随处可见弯腰插秧的身影,东北春季较冷,所以比南方种植的时间晚一点。
大河村,刘是大姓,萧承成分不好,住在村子靠近山坡的地界。
李晓晓等人去找老木头儿打些木盆,阮软本想逛逛村子,但转念一想,这里两面环山,她一不熟悉方向二不想太不合群,于是就暂时歇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