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陈掌和公孙贺,都是卫子夫的姐夫,又为什么说卫子夫对陈掌有监督的义务,对公孙贺却没有呢?”
“记得前面提到卫子夫两个姐姐的婚事来由吗?陈掌是卫少儿自己找的男朋友,原本只是落魄世家子弟,因卫子夫这个小姨子,才入了汉武帝的眼,得以显贵。从人物关系看,陈掌不仅是卫子夫的姐夫,也可以算是卫子夫举荐的人。”
“在古代举荐人与被举荐人之间关系是比较密切的,如果被举荐人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举荐人也要负责任。”
“陈掌最初得到什么官职不得而知,后来是担任詹事一职。詹事属于‘内臣’,职掌皇后﹑太子家事,无论从陈掌靠着卫子夫这个小姨子显贵,还是从他担任的官职看,卫子夫都有监督陈掌不违法乱纪的义务。”
“从陈掌的相关记载看,他没有什么值得留于史书的功绩,也没有违法乱纪的记录。对于当时显赫至极的卫子夫母子及卫家而言,不怕亲戚来沾光,就怕亲戚拖后腿。陈掌无功无过,与卫广等人一般比较平庸,却是一门不错的姻亲。”
“再说公孙贺,不同于陈掌这个陈家旁系的落魄世家子弟,公孙贺在娶卫子夫的姐姐前已经颇为显贵,公孙贺的父亲公孙昆邪在汉景帝时曾任典属国,秩二千石。又从周亚夫平七国之乱,官至陇西太守,封平曲侯【注1】。”
“与卫家结亲,公孙昆邪虽已坐法失侯,但公孙贺本人早在汉武帝还是太子时,就是太子舍人,汉武帝继位后又迅速迁九卿之一的太仆,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了。对于当时因卫子夫得宠才刚摆脱奴隶身份的卫家来说,公孙贺是高攀不起的存在。”
“如果不是因为馆陶长公主绑架卫青,皇帝为了气一下长公主和陈后,故意要卫家显贵做了这媒,当时的公孙贺与卫君孺绝对是齐大非偶。可是这婚事是汉武帝做媒,公孙贺当然不会拒绝了。”
“皇帝要把自己的大姨子嫁给你,你身为天子亲信能拒绝?公孙贺当然没这么傻,皇帝摆明了要提拔卫家,娶卫君孺对于当时的公孙贺而言就是一个让他与汉武帝更亲近的纽带。”
“后来,卫家虽然因卫青和霍去病的军功逐渐显赫,但公孙贺也是九卿之一的国家高层官员,是外臣。以卫子夫和卫青谦虚谨慎的性格,会因为自己成了皇后和大将军,就跑去对亲戚家的事指手画脚吗?这种小人得志的作风显然不是卫子夫和卫家的作风。”
“相较于陈掌是依附于卫家,靠着卫家荣耀的关系。在外人眼中公孙家和卫家的姻亲关系是一桩互利互惠的联姻,公孙贺不用比卫家低一头。皇帝用公孙贺联姻卫家来提升卫家的社会地位,那么其后公孙家因卫家显赫受益,就能算作是早期投资回报受益,而非依附卫家。”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卫子夫可以过问陈掌的事情,但不能过问公孙贺的事情,更不能越过公孙贺去管教他的儿子公孙敬声。同样是外甥,霍去病是卫家实际抚养,所以是卫氏外戚,而公孙敬声严格来说不算卫氏外戚,只是卫家亲戚。”
“甚至与卫家没有血缘关系的霍光,与卫氏的关系都比公孙敬声亲近,因为霍光背后没有其他力量,纯粹是因为卫家和霍去病得到显贵。”
“公孙贺身为九卿之一,是前朝重臣。若卫子夫去过问公孙贺的家事,汉武帝怕是要疑心皇后想学窦太皇太后和王太后干政了。除了陈阿娇这个王太后给汉武帝选的联姻对象,汉武帝自己选的皇后和宠妃都有一个特别,那就是出身微寒,以及从不过问前朝之事。”
“后妃过问前朝的事情,在汉武帝这里是非常忌讳的事情。同样是皇后,长孙皇后不直接干涉前朝之事,却能在丈夫被魏征气得跳脚想杀人的时候,轻松劝住丈夫。在丈夫想要重用哥哥时,直言不要给哥哥太多权利。”
“但要是卫子夫劝汉武帝不要杀谁,以及劝皇帝不要让卫青和霍去病太显赫,免得卫家过于显贵被旁人针对试试?卫子夫若是敢和长孙皇后、马皇后她们做一样的事情,汉武帝立马就会丢给她一个废后警告。”
“汉武帝这种性格与窦太皇太后和王太后早年对他的辖制有关,因为刚登基那些年,犹如傀儡皇帝的经历,让他对女主干政忌惮到了极点。汉武帝防备太后干政到了什么程度呢?晚年因卫太子之死不得不立幼子,就把幼子的生母嘎了,甚至理由都懒得找。”
窦太皇太后:……要不是皇祖母的身份,这小子怕是要嘎她了!
王太后:……要不是生母的身份,这小子怕是要嘎她了!
卫子夫:能不能不当皇后?又是想要辞职的一天!
刘彻后背一凉,总觉得太皇太后和太后怕是要生气了。天幕害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