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从盘点古代巾帼开始[历史直播] > 96 酷吏循吏(第2页)

96 酷吏循吏(第2页)

“这样不计代价以倾国之力攻打大宛自然是成功了,但这成功并没有当初双璧击穿匈奴那样给大汉百姓带来欢喜。因为这场战争与当初打匈奴是反抗匈奴对边关侵略不同,它更多是满足汉武帝的私欲,成就的也是李广利一人的功名。”

“李广利归来后被封为海西侯,随着太子与皇帝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李广利看到了外甥昌邑王刘髆上位的机会,开始寻机而动,并迅速找到了同盟。这个同盟就是公孙贺死后,接替为丞相的左丞相刘屈氂。”

“刘屈氂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即汉武帝的侄儿,与李广利是姻亲。巫蛊之乱中,卫太子起兵讨伐江充时,刘屈氂趁着太子见不到皇帝,自己却能轻易向皇帝禀告京中消息,成功从武帝手中讨来了平叛的权利,趁机将事情搞大,诛杀大批官员,死者多达数万。”

知道汉宣帝是明君,知道皇帝倚重卫家,如今的汉武朝大臣都愿意做那与皇帝一起期盼太子降生的忠臣。听到这里自觉代入被刘屈氂趁乱陷害诛杀的一方,对刘屈氂甚至是中山王都恼恨了起来。

“那么刘屈氂又为何要在这场祸事中火上浇油,对太子落井下石呢?或是有旧怨,又或者本无冤也无仇只是因为他与李广利是姻亲,拥戴李广利的外甥昌邑王刘髆更符合他的利益。毕竟,谁人不恨赵高,谁人不想做赵高。”

“区区一个李广利想要夺嫡是痴心妄想,加上备受武帝信任的丞相刘屈氂,这股夺嫡势力就不容小觑了。不过刘屈氂和李广利却也不是巫蛊之祸的发起者,他们充其量只是推波助澜,落井下石的小人,在对付太子的三股势力中是排在最末。”

“第二股势力则是酷吏,我们都知道汉武帝喜欢用酷吏,而卫太子执政却更温和一些,偏好用循吏。因此这两股势力被称之为酷吏与循吏之争,亦或是儒法之争。”

“说到汉武朝的酷吏,许多人想到的第一人那肯定是张汤。在我对这段历史还一知半解的时候,我一度以为张汤就是迫害卫太子的酷吏之一。因此特意说明一下,张汤虽然是汉武朝最有名的酷吏,但他比卫青还要早死十年。”

张汤松了一口气,虽然不知道自己为何死得早,但听到陷害太子没有自己的事情就放心了。

“张汤不仅不可能迫害过卫太子,张汤一脉与卫太子一脉甚至有着非常深厚的缘分。张汤长子张贺对太子忠心耿耿,太子死后,张贺受牵连,本要处死,弟弟张安世求情,改为腐刑。张贺入掖庭,却矢志不改,竭尽所能保护照顾太子唯一幸存的孙子刘病已,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这种情谊很难不令人动容,而张汤的次子张安世更是汉宣帝的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若只说一句卫太子得人心,是非常苍白的,但从巫蛊之祸后,有位卑之人不顾性命为太子喊冤,有那么多人不惧牵连,拼尽一切去保护太子一脉唯一的遗孤,并且用心教养,才明白卫太子得人心是个什么意思。”

“许多人说这些人保护幼年的汉宣帝是因为忠于大汉,可不要忘了汉武帝并非只有汉宣帝这一个子孙,当时的皇帝汉昭帝也是武帝的儿子。若只是忠于大汉,着实没有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去教养一个连汉武帝自己都不愿意赐予一点怜惜的曾孙。”

“再说张汤,虽然张汤以酷吏之名流传,我对张汤却没有什么厌恶。张汤虽然是酷吏,但他只是皇帝的刀,最重要的是这把刀并没有对着百姓挥舞。”

“张汤这个人贪权而不贪财,为官非常清廉,他的政敌和犯法的权贵可能对他恨得牙痒痒,但他对于百姓而言却没有什么大害处,甚至可以说是个好官。同样有酷吏之名的还有汉景帝时的郅都。”

“郅都以严刑峻法镇压不法豪强因此被称为酷吏,但他敢于直言进谏,治理地方路不拾遗,守卫边城,匈奴不敢轻犯,于百姓而言绝对是一位好官,可惜却因废太子刘荣之死不容于窦太皇太后。”

“废太子刘荣的死确与郅都有关,但从事后汉景帝称郅都为忠臣来看,这件事必然不是郅都自作主张。说到底就是郅都成了太后和皇帝母子博弈的牺牲品。”

“说回巫蛊之祸的酷吏与循吏之争,其实这个锅说到底还是汉武帝的锅,或者说汉武帝犯了与秦始皇一样的错。都说汉武帝独尊儒术,但其实他本身治理天下与秦始皇一样更重法家,然可能他们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就是——”

“这种比较高压的政策不能一直持续,国策需要调整,所以在培养下一代时,都下意识选择了大儒来教导儿子,希望可以从儿子手上开始施仁政。调整国策这个想法是对的,但通过权利交接来调整国策却是错误的想法。”

“权利交接时,本来就很容易爆发一些问题,继任者初上位时最重要的是稳固局面,并不适合来个大转弯。大船转舵更需要老舵手,而不该托付给新手。秦始皇和汉武帝错就错在,意识到了问题,却不在自己大权在握时来做调整,反而要留给后人去解决问题。”

“李斯为什么被赵高、胡亥三言两语说动,上了贼船,就是畏惧与始皇帝执政风格截然不同的扶苏上位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可若是始皇帝在意识到问题后,自己就开始着手调整国策方针,那李斯敢有小心思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