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谢贵妃虽还算体面,可哀家听闻,谢氏一族已挑了几个族中的年轻女子来给谢贵妃过过目了,想来等和亲之事定了,这新入宫的女子便该定下了。”
崔太后说着,轻叹了一声,道:“宫里的女人,任凭她多受宠,多穷尽心力地为家族筹谋,到最后还是会被族人抛弃。宿命呐!”
她有些浑浊的眼珠难得的有几分动容,她望着不远处的铜镜,悠悠的,不知想起了甚么。也许是在想,从前她这双眼睛也称得上明眸善睐。
弄玉道:“谢贵妃已不太可能生育,谢氏一族如此做,也无可厚非。”
崔太后轻笑一声,道:“是啊。你看哀家,年纪大了,也多愁善感起来了。”
弄玉轻轻靠在崔太后肩头,道:“皇祖母也只是感慨世间女子命运罢了。宫中女子与家族利益本就祸福相依,无论家族做多么让我们痛心的事,我们也还得顾虑着家族的利益,绝不敢忘。”
崔太后道:“难为你,年纪这样轻,就懂得这些。”
弄玉苦笑着摇摇头,这是因为,她也曾被她最亲的人背刺啊。他们让她赔上一切,又如敝履般放弃了她,这份心痛,让她即便重来一次,也再没有相信他们的勇气。
弄玉笑着道:“玉儿虽有皇祖母庇佑,不必受此苦楚,可到底也见得多了。”
崔太后道:“你父皇也就由着谢贵妃去折腾,不肯稍加管束。依着哀家的意思,他这样的年纪还要甚么新人?又不是没有皇子。”
弄玉道:“皇祖母不懂,若是谢贵妃彻底没了念想,还不知会怎样呢。就算她不折腾,这宫里其他人也难保有不折腾的。于父皇而言,倒不如让她们各自去争去斗,父皇也好坐山观虎斗。只不过,这谢氏的女子也太难缠了,有谢贵妃一个也就够了。”
崔太后道:“还是你思虑得周全。”
她顿了顿,接着道:“你可见过崔恬了?”
弄玉道:“上次在裴太傅寿宴上见了一面,没说过话。”
崔太后点点头,道:“前些日子哀家那个不中用的弟弟带他来拜谒过哀家,哀家瞧着,他还算有些见识,也懂得些道理。哀家已和他说过,哀家年纪大了,许多事情精力不济,让他有事多去寻你商议。你若有事交代他去办,自去差人寻他就是了。”
弄玉点点头,道:“玉儿明白了。”
崔太后道:“他做御史倒是合适,只是你也该思量着,让他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弄玉浅浅一笑,道:“皇祖母放心,玉儿正有事情安排他去办呢。”
崔太后笑着道:“如此,哀家就等着看好戏了。”
*
外面虽是日头正好的时候,九华殿里却阴沉得不像话。
季风侍立在陛下身侧,屏气凝神,有意无意地瞥向陛下手中的奏折,及至陛下搁下御笔,他才走上前去,替陛下理着奏折,道:“陛下累了。”
站在一旁的顾问行不觉多看了他一眼,笑着走上前来,道:“陛下可要出去走走?”
陛下抬眸看向他,道:“你先出去,朕有话要问问季风。”
顾问行眼底闪过一抹诧异,面上却不动声色,便唤了旁的宦官、宫女一道退了下去。
陛下看向窗外,季风已跪在了他面前。
陛下回过头来,见他正跪着,不觉笑笑,道:“你倒是个懂规矩的。”
季风没说话,只跪在地上,背脊笔挺。
陛下幽幽望着他,道:“净身了这么久,还是没学会做奴才。罢了。”
他说着,将脚搭在季风肩头,用了十足的力道向下沉着,可季风却一动不动。
他的脸上不觉浮起一抹怒意,道:“你祖父季敢、父亲季望都是铁骨铮铮的人,若是他们看到你这般,你说,他们会如何?”
季风眼底渐渐蒙上一层寒冰,道:“陛下既当他们是乱臣贼子,又何必在意他们的看法?”
陛下一愣,不觉大笑起来,道:“是啊,乱臣贼子。季风,你可认吗?”
季风抬起头来,平视着他,道:“陛下问的是季风,季风宁死不敢认。陛下问的是奴才,奴才只能说,在陛下心里季氏一族是甚么,季氏一族便是甚么。”
陛下没有责怪他的无礼,反而躬身上前,死死盯着他,道:“季风,你以为你残缺之身,还能和安平一起掀起甚么风浪吗?”
季风不卑不亢道:“奴才从未想过要如何,安平殿下就更是一片赤诚之心。”
“一片赤诚之心?是么?”陛下冷笑道:“她若自以为有些小聪明,便以为可以主导朕的江山,那便是大错特错了!这些日子,她与你已经做得够多了。”
陛下迫近了季风,连呼吸都慢了几分,道:“季风,你告诉朕,你为何要跟在安平身边?是她答应了要替你们季氏一族报仇,还是……”
“因为,奴才心悦安平殿下。”